去年底到今年春天,一场关于稀土出口的新“曲线救国”戏码在全球贸易舞台上悄然上演。根据几份海关与航运数据,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美国光是从泰国和墨西哥两地就收下了3834吨锑氧化物,这还不算别的稀有金属。而美国方面进货量,已经快赶上过去三年里全球总量了。
查账时发现蹊跷,泰国和墨西哥本身并不生产什么锑,两国境内各自只有一家小型加工厂,甚至墨西哥那家直到今年4月都没正常营业。去年这两个国家还根本排不上中国锑出口的客户前十榜单,突然间进口量窜升进前三,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些锑的真正来源其实是中国,只不过中途绕了一圈,又被“换个马甲”送进了美国市场。
美国采购可不是只冲着锑来的。海关账本上,还有不少来路模糊的稀土材料。例如有人透露,每月进口中国镓大约200公斤,但买家绝口不提是谁在供货。这些矿物,可不只是做电子元件那么简单,还直接关系到诸如半导体、5G基站甚至高级战机的制造。美国高端装备产业,手头离不开中国稀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稀土相关的出口管理早已收紧,一年来大规模出口现象虽已止步,但零星“漏网之鱼”却通过第三国继续渗透国外市场。看似合规的小贸易,实则建起了灰色管道。只要有利可图,就总有人顶风作案。
很多业内人士提出,堵住这些漏洞,不能只盯着国内走私,更要把第三方通道盯死。办法也不少,比如给每批稀土贴上全球唯一的电子追踪身份,像寄快递那样一路跟踪,从矿山拉到港口谁都别想作假。同时要求进口商实名申报下游用途,不准随便调包或者谎报流向,该抽查的时候毫不留情。不正常激增的“跳板”国家,例如泰国、墨西哥,应该加强监控,提交冶炼能力证明就成了常规操作。如果经过香港的灰色转运线,也该多拦查几回,堵死漏洞。
对于敢铤而走险的人,想杜绝走私,其实靠的是让风险足够高。偷运一批战略资源,定为危害国家安全,不仅行政处罚,还要深挖背后利益链,让违法者付出触动筋骨的代价。对虚假申报或借壳转卖美方的企业,直接列入黑名单,取消出口资格,永不合作。
严监管、高惩戒,才能让想钻空子的灰色产业退无可退。从制度链条到执行细节,只有堵牢所有环节,中国稀土的国际话语权才站得稳。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