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资对比:美在华有7万家企业,总投超1.2万亿美元,中国呢?

|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彼此间的投资往来一直备受瞩目。

据2024年11月《人民政协网》报道:美国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已超7万家,总投资规模突破1.2万亿美元。

从高端制造业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到日常消费品领域的肯德基、麦当劳,美国企业的身影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时,却发现天平的这一端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在美投资的规模、数量与美国对华投资形成了强烈反差。

那么中国企业究竟在美国开设了多少家公司?投资领域又集中在哪些方面?

【美企在华:深度扎根与广泛布局】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敞开国门,以广阔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美国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率先踏上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

肯德基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之一,1987年在北京前门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餐厅,那醒目的红白相间招牌,成为了当时北京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开启了美国快餐文化在中国的征程。

此后,肯德基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和持续的本土化策略,不断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菜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

如今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覆盖了超过1500个城市,成为中国快餐市场的领军品牌。

在科技领域,苹果公司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其产品凭借卓越的设计、流畅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到2022年,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达到17%。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

而特斯拉,自2019年在上海设立超级工厂后,更是开启了在华发展的新篇章。

上海超级工厂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实现了平均30多秒就能下线一辆整车的高效生产。

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创历年新高。

同时,特斯拉还积极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60多家供应商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这些美企的成功,只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一个缩影,现如今,7万多家美国企业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投资领域涵盖了电子通信、汽车制造、消费品、金融服务、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行业……

【中国在美企业:数量与规模的探寻】

与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相比,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据统计,中国在美投资企业数量约为5000家,总投资额约700亿美元,这与美国在华的7万多家企业和超1万亿美元的投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差距十分悬殊。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在中美投资的天平上,双方的砝码重量差异明显。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发展的因素,也与两国的政策环境、市场特点密切相关。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和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在全球投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起步相对较晚,在国际市场上的经验和资源相对不足。

同时,美国政府在对待中国投资时,时常设置各种障碍和限制,进一步阻碍了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步伐。

尽管中国在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行业分布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制造业领域,福耀玻璃堪称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典型代表。

福耀玻璃自2014年起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建设汽车玻璃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

该工厂占地675亩,厂房面积约17万平方米,雇佣员工超过2000名,具备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包边和ARG等多种生产能力,计划年产逾450万套汽车玻璃,能为美国汽车市场提供四分之一的玻璃配套需求。

福耀玻璃的投资不仅为美国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成为中美制造业合作的成功范例。

在高科技领域,大疆创新也在美国市场崭露头角。

作为全球领先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在美国无人机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大

疆无人机以其卓越的性能、稳定的飞行和高清的拍摄功能,受到美国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测绘、救援等多个领域。

尽管面临美国政府的无端制裁和打压,大疆依然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调整,成功化解了诸多危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美国政府对其产品安全性的质疑,大疆加强了数据安全管理,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措施,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同时,大疆还积极与美国当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进一步融入美国市场。

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也曾积极布局美国市场。

2016年,蚂蚁金服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识别技术公司EyeVerify,旨在利用其先进的生物验证技术,提升自身的安全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还与美国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探索跨境支付、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业务。

而由于美国政府对外资投资金融领域的严格监管和审查,蚂蚁金服在美业务的拓展面临诸多挑战。

其收购美国汇款公司MoneyGram的交易,因未能获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而宣告终止,这也反映出中国金融企业在美投资面临的政策风险。

【差异背后:原因剖析】

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高度优化,以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

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的阶段,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过程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金融支持等,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

2020年实施的《外商投资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保护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信心。

而美国在对待中国投资时,却设置了重重障碍。

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和限制,不断加强对外资投资的审查力度,提高投资门槛。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审查中国企业投资时,往往采取过度严格的标准,对涉及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和阻挠,导致许多中国企业的投资计划被迫搁浅。

华为在美国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企业,凭借其先进的5G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美国政府却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对华为进行全方位的打压,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合作,限制华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游说其他国家抵制华为5G设备。

这一系列举措严重阻碍了华为在美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其他科技企业在考虑对美投资时望而却步。

同样,短视频平台TikTok在美国也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审查,美国政府多次以数据安全等问题为由,试图禁止TikTok在美国的运营,给TikTok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政治化的干预手段,使得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积极性。

【结语】

中美双向投资的现状,清晰地展现出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紧密联系与显著差异。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美两国唯有携手共进,以合作取代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才能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共同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双人舞”。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双向投资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网2024-11-08关于《于洪君:准确把握世界经贸格局 持续优化对外经济合作》的报道

北京商报2020-7-29关于《外交部:超过7.25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的报道

央视新闻在2025-01-14关于《国际锐评丨关税威胁下,美国人开始“囤货”?》的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中美   中国   美国政府   特斯拉   华为   企业   中国企业   美国   领域   美元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