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分钟跨南海!中国eVTOL全球首飞引爆海上物流革命

一架没有飞行员、纯电驱动的“空中快递员”,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上方划出历史性航迹。

8月3日上午,一架造型前卫的航空器从深圳陆地起降点轻盈升空,向南中国海深处飞去。58分钟后,这架名为“凯瑞鸥”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平稳降落在距离海岸线150公里的惠州19-3海上石油平台,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大型eVTOL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任务。

在南海高盐雾、强阵风的复杂环境中,这架中国自主研发的飞行器成功运送了包括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在内的物资。这些“娇气”的货物若采用传统船运需要10小时以上,而“凯瑞鸥”将其缩短至1小时内,开创了远海补给的全新模式。


01 全球首次,中国创造的里程碑时刻

这次历史性飞行绝非偶然。由中国海油、中信海直与峰飞航空组成的“国家队” 强强联手,将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执飞此次任务的“凯瑞鸥”本身已是全球航空界的明星产品——它是全球首款同时获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三证齐全”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

此次飞行的技术挑战巨大。南海海域的高盐雾、高湿度、强阵风环境对航空器材料、动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构成严峻考验。海上石油平台有限的起降空间更是要求飞行器必须具备精准的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

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介绍:“‘凯瑞鸥’顺利完成了包括垂直起降、悬停、远距离跨海飞行等关键测试科目,充分验证了大型eVTOL在海洋石油工业作业场景下的技术可行性和运行可靠性。”

这次飞行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标志着中国在低空物流应用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在各国竞相研发eVTOL技术的赛道上,中国率先实现了大型eVTOL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实际应用突破。

02 传统模式被颠覆,海上补给迎来革命

海上石油平台的物资补给一直是能源行业的痛点。中国海油在南海海域的海上石油平台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两种补给方式:

船舶运输:单程耗时约10小时以上,无法满足紧急物资需求。
直升机运输:速度快但成本高昂,单次飞行费用令人咋舌。

这两种传统方式在时效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上存在明显短板。新鲜果蔬、紧急药品、精密仪器等高时效性、高价值物资的运输尤其受限。

“凯瑞鸥”eVTOL的出现带来多维度的变革

时间效率:150公里航程仅需58分钟,比船舶快10倍以上。
运营成本:电动驱动显著降低能耗成本,预计比直升机节省60%以上运营费用。
环保性能:全程零碳排放,契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空间适应:垂直起降特性完美匹配海上平台有限空间,无需传统跑道。

此次运输的新鲜水果在抵达平台时仍保持完好状态,充分展现了这种新型运输方式对物资保鲜的革命性提升。

03 硬核实力,解密“凯瑞鸥”的技术密码

“凯瑞鸥”的卓越性能源自其创新的复合翼构型设计,巧妙融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巡航性能。

技术参数彰显硬核实力:
最大起飞重量:
2吨
有效载重能力:400公斤
最高飞行速度:200公里/小时
适用航程:200公里

纯电推进系统不仅环保,还大幅降低噪音水平,改善了海上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无人驾驶设计则避免了人员飞行风险,特别适合危险环境下的物资运输任务。

针对南海特殊环境,研发团队成立了专项技术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特殊材料工艺和密封技术应对高盐高湿腐蚀,采用先进飞控算法克服强阵风扰动,确保飞行器在恶劣海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三位一体,构建低空经济落地闭环

此次飞行的突破性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构建了完整的商业生态链。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协调部副经理任永怡强调,此次试飞形成了 “研制+运营+场景”低空应用落地闭环

峰飞航空作为研制方,提供全球领先的eVTOL技术和产品。
中信海直凭借40多年通用航空运营经验,统筹全域协同与全流程护航,特别协调制定了空域清空方案,确保飞行安全。
中国海油则提供真实的海上作业场景和需求,使技术创新有的放矢。

中信海直在此次任务中启用了国内首个数智化塔台,实现对大型eVTOL远海飞行的精准监控与指挥,为未来常态化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一闭环模式打通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关键路径,为低空经济在更多场景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05 蓝色机遇,海上低空经济的万亿前景

随着这次全球首飞的成功,eVTOL在海上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豁然开朗。未来几年,这项技术有望在多个场景发挥变革性作用:

紧急医疗救援:将伤病员快速转运陆地医院,抢抓黄金救治时间
高效人员轮换:实现海上平台工作人员的安全、快速轮班
高价值零部件运输:按需运送关键设备,大幅减少平台库存压力
海上设施巡线:搭载检测设备进行高效管道巡检
应对渔船滋扰:快速响应海上平台安全警报

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而海洋场景的创新应用将成为重要增长极。

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先行区,已在加速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层面明显为eVTOL商业化运营铺路。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eVTOL技术有望成为连接陆海的新纽带,重塑海洋经济的运营模式。


中信海直的数智化塔台监控屏幕前,技术人员注视着代表“凯瑞鸥”的光点划过南海数字地图。当飞行器稳稳降落在惠州19-3平台的瞬间,指挥室爆发出掌声。

这次58分钟的飞行改写了海上补给的历史。深圳海岸边的控制中心内,工程师们已在规划更远的航线——从南海油气平台到深远海风电场,从海上急救到岛礁物流

中国海油的工作人员手持刚从“凯瑞鸥”卸下的岭南荔枝,鲜红的果壳上还带着凉意,这抹新鲜的红色在蔚蓝大海的映衬下,勾勒出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南海   中国   海上   物流   全球   低空   中国海   平台   技术   经济   中信   场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