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一碗炒八掺,装着河南人的饭碗哲学

铁锅还在滋滋作响,凉皮、米皮、牛筋面、擀面皮、炒面、炒饼、面筋、热干面——八种碳水在铁锅里翻涌成网红“炒八掺”。这个被美食博主带火的郑州街头小吃,让食客甘愿排队四小时,甚至有人打“飞的”来打卡。当全网都在为这碗“晕碳大礼包”狂欢时,恰逢第45个世界粮食日。这锅热气腾腾的“乱炒”,正是河南人对粮食最生动的诠释:既把每一粒谷物的价值吃到极致,又用最朴素的方式提醒我们——碗里的热闹,从来都不简单。

炒八掺的灵魂在于“掺”。老板十几年间根据顾客需求不断调整配方,从两掺到八掺,本质是对粮食的惜福。12元一份加量不加价,周末还主动降价1元,这种实在里藏着河南人对粮食的敬畏。要知道,这片被称为中原粮仓的土地,用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14%的小麦。今年夏粮丰收后,河南秋粮又顶着2.7倍于常年的降雨量抢收。当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田里轰鸣时,要懂炒锅里的每根面条、每块饼,都是从风雨里抢回来的安稳。

这份安稳需要制度托底。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第一次用法规明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落地生根,政府储备与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相结合的机制日益完善——这些看似宏大的政策,最终都要落到河南农民“麦收一张网,秋收一条链”的实践里。就像炒八掺的铁锅需要稳火慢炒,粮食安全也得靠耕地保护、科技赋能、市场调节这样的“八掺工艺”,少一样都炒不出那口踏实。

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河南人早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从一碗烩面到一锅炒八掺,从亩产千斤的麦田到铁路线上飞驰的运粮专列,都在演绎同一个道理:粮食安全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每个普通人碗里的烟火气。与其为这碗炒八掺惊叹叫好,不如从每一餐开始践行“光盘”——毕竟,对粮食最好的尊重,就是把它吃进肚子里,而不是剩在盘子里。

锅气散去,碗底见真章。当我们嚼着筋道的牛筋面,就着生蒜吞下热干面时,不妨想想:这口碳水炸弹里,既有河南人“把日子过瓷实”的生活智慧,更有“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或许这就是粮食最美的样子——既能让我们在烟火气里尝到快乐,也能在风雨来时,给我们不慌的底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钱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美食   河南人   饭碗   哲学   粮食   河南   铁锅   牛筋   底气   耕地   安稳   烟火   秋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