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彻底摊牌,对中国很失望?中美的这场较量,还有大战要打响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芯片成了这场变革的“发动机”。

如今,中美两国围绕半导体产业的较量,已经从实验室打到了外交场合,硅谷巨头们也一个个被拉入战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就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在跟随特朗普访问英国期间,他公开表示对中国“深感失望”,形容在华业务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高光,一会儿下坠。

这番话,不只是个人情绪泄露,更像是美国高科技阵营对中国强势反击的集体预警。

“失望”不止是情绪:英伟达中国困局的三重夹击

黄仁勋对中国的“失望”,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情绪宣泄,而是三座大山压在英伟达头上的现实反应。

第一重压力,是中国对其芯片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相关部门发布的技术通报,英伟达多款芯片中存在“后门漏洞”,可能被远程操控或数据泄露。

这个发现直接动摇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信任根基”。

在当下这个数据比金子还贵的时代,谁还敢放心把关键算力交给一个可能“被监听”的平台?

第二重打击,来自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对英伟达长达9个月的调查后,认定其在GPU市场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

虽然没有直接罚款或封禁,但这一结论足以影响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布局。中国市场不是没有替代选项,如果你不守规矩,那么国产替代的速度只会更快。

第三重压力,更棘手,是来自美国政府对华出口限制。

拜登政府去年签署行政令,明确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并试图将这种禁令延伸到所有“可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的GPU。

这等于直接切断了英伟达在中国的利润大头。

这三重夹击,把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压得只剩一条缝。

英伟达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是22%,到了2025年已经跌到13%。与此同时,中国国产GPU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8%飙升到45%。IDC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正在用脚投票。

黄仁勋的“失望”,说白了,是对中国不再依赖英伟达的“失控感”。过去,英伟达是AI芯片的“唯一选择”。

今天,中国不但开始自研,还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这种转变,不是黄仁勋一个人能接受的,也不是美国科技界愿意看到的。

芯片只是开胃菜:中美科技战的主战场正在转移

如果说芯片供应链是一场“局部战争”,那么标准之争、生态博弈、人才抢夺,才是真正的“战略战场”。而且,这场战线正在不断前移,向更高层次的技术主导权蔓延。

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买芯片”或“造芯片”,而是开始制定自己的GPU架构标准。

从华为的昇腾910B,到寒武纪的思元系列,再到阿里的含光芯片,中国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AI芯片体系。新华社评论指出,这种“软硬一体”的发展路径,是打破技术垄断的关键。

与此同时,中美也在各自构建AI生态联盟。美国拉上欧美盟友,打造以OpenAI、微软、谷歌为核心的“西方AI集团”;中国则推动以华为、百度、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国产阵营,形成自成体系的生态闭环。

人才竞争也在悄然升级。中美两国都在加码半导体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最近启动的第三期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总规模高达2000亿元,明确将“高端人才支持”列为重点。

而美国则联合日韩台,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不仅要在技术上协同,更要遏制人才外流。

这场较量,正在从产品之争,转向规则之争。从谁造得快,变成谁说了算。掌握标准,就能掌握定价权、话语权,甚至决定别人能不能入场。对于任何试图独立发展的国家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博弈焦点。

科技秩序重构:谁也别想当“唯一的王者”

表面上看,黄仁勋的“摊牌”只是企业之间的摩擦,背后却是全球科技秩序正在经历一场深层重构。

下一个战场,已经不再局限于芯片,而是瞄准了未来十年最具颠覆力的三个领域:量子计算、6G通信和人工智能治理。

在量子计算上,中美两国都在疯狂砸钱。

而中国则在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取得突破。量子霸权之争,谁都不想输。

6G更是战略高地。

中国已经提交了多个6G技术标准草案,而美国则试图联合欧洲、日本在标准制定上“抢跑”。6G不是比5G快一点的问题,而是关乎“谁能制定未来互联网的底层规则”。

人工智能治理,也正在成为国际政治的新话题。联合国正在推进AI治理框架制定,中美都试图在这场“规则之争”中占据主导。

美国强调“技术自由”,中国主张“技术责任”。两个思路背后,是截然不同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模型。

全球科技格局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不是单一市场,而是两个并行体系。

麦肯锡的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步入“区域化重组”阶段,未来可能出现中美两套并行的产业链体系。

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则提醒,重复建设会导致创新效率下降,全球科技资源的分散可能成为制约人类技术进步的新瓶颈。

换句话说,这场技术战争,不只是利益之争,更是秩序之争、理念之争。它将决定未来几十年人类科技发展的路径,是“一个标准管天下”,还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写在最后

黄仁勋的“失望”,不是简单的商业摩擦,而是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的信号。这场较量,早已不是芯片销量的涨跌,而是关乎谁能主导全球技术秩序的根本问题。

未来这场战役不会是短跑,而是持久战,是一场从实验室打到联合国会场的全维度竞赛。

对于中国来说,唯有一手抓自主创新,一手握开放合作,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稳住阵脚、赢得主动。

这不是黄仁勋一个人的“过山车”,而是全球科技格局重新洗牌的前奏。中美科技战的下一幕,才刚刚拉开帷幕。

参考信息:

黄仁勋最新回应——观察者网2025-09-18 10: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中美   中国   失望   大战   英伟   芯片   美国   量子   中国市场   技术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