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期在美沙投资论坛上抛出大胆预测:
随着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几十年内,工作或将从“必需”变为“可选”,货币也可能逐渐失去重要性。
这一观点是他在论坛小组讨论“机器人与AI对劳动力长期影响”时提出的,引发广泛关注。
在这场11月21日周四举行的讨论中,马斯克对技术发展的时间线给出了大致判断:“我不知道‘长期’具体是多久,或许10年、20年左右,我预测工作会成为可选项。”
他进一步解释,未来的工作可能更接近“爱好”而非生存必需,就像如今有人选择在自家后院种菜而非直接购买,或是通过运动、玩电子游戏获得乐趣一样。
工作也将成为人们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一,而非维持生计的唯一途径。
除了对“工作形态”的预判,马斯克还对未来经济模式提出设想。
他认为,在先进AI与机器人技术主导的社会里,货币的意义可能大幅弱化。
“我觉得,到某个阶段,货币会变得无关紧要。”
不过他也理性指出,要让技术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并非短期内就能实现。
马斯克的乐观预期,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斯拉正在研发的“擎天柱”(Optimus)类人机器人。

美国企业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这款双足机器人设计初衷是承担重复性强、体力消耗大或存在安全风险的任务,特斯拉设想其未来能应用于工厂生产、仓库物流,甚至进入普通家庭提供服务。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类人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可能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业或产品,市场体量甚至会超过手机”。
不过,外界对马斯克的预测存在不少质疑声。许多观点认为,10-20年的时间规划过于激进。
回顾过往,马斯克曾预测2019年实现机器人出租车普及、2024年开展载人火星任务等目标,最终均未如期达成。
机器人领域专家也指出,研发具备安全可靠现实应用能力的通用类人机器人,技术难度远高于专用机器人。
不仅需要突破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还面临成本高昂、场景适配复杂等现实问题,短期内难以大规模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这番言论,正处于全球对“AI与机器人重塑就业市场”的担忧加剧之际。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加速渗透,不少企业巨头已启动裁员计划,数万岗位因技术替代面临消失,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就业稳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AI与机器人对未来社会的具体影响,各方仍在持续探讨,尚无统一结论。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