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经开区:聚力共筑创新生态 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

近日,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创新型小企业名单公布,池州经开区11家企业榜上有名。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省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更是企业迈向“专精特新”发展阶段的关键培育单元。近年来,池州经开区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着力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能。

梯度培育创新主体

盛夏时节,走进池州经开区的园区,机械设备轰鸣作响,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处处可见。这里涌动着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显然已经成为科创企业竞相落户的“强磁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池州经开区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制定差异化培育方案。今年以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研发中心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申报省科技创新攻坚项目 4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市经开区(半导体专场)活动,发布科技成果6项。

“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池州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就是要通过创新型企业的梯度成长,推动新质生产力波浪式发展,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浪潮。

政策赋能科创飞地

在政策支持体系上,池州经开区构建了全面且极具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方面,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投入补助等政策,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扶持政策上,积极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完善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推动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政策方面,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此外,池州经开区制定支持池州(上海)科创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年度考核,推动科创中心规范化建设,聚力打造研发创新、产业孵化、招才引智、开放交流功能平台。目前,中心已入驻企业27家,引进产业领军人才6人、团队2个,落地转化项目3个。

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

在创新生态构建方面,池州经开区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按照“市场逻辑、平台思维”,对接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步推进功率芯片、半导体检验检测、氢能源研究等5大创新平台建设。

池州经开区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启动第二届“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微专业班理论教学,课程内容覆盖从集成电路设计到制造、封测再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定期举办校企产学研对接会、职业技能大赛、“学子归巢”参观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为掌握园区企业用工状况及用工需求,池州经开区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和全员帮扶制度,常态化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编制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两张清单”,按图索骥精准助企招才引才。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汇聚,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等方面全面发力,不断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池州经开区商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布局半导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飞地经济”模式,推动更多“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丁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池州市   产学研   生态   池州   企业   梯度   体系   平台   政策   飞地   科技   生产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