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玩水皮肤易“受伤”?这些防护要做好

潮新闻 通讯员 白奕莎 记者 朱平

这段时间,因为玩水引发皮肤问题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受访者供图

持续高温下,水上乐园、野外溪流、泳池、海边成了浙江人消暑的热门去处。然而,在这份清凉惬意背后,皮肤健康正面临着诸多“隐形杀手”。入夏以来,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接收因玩水引发皮肤问题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夏季玩水确实能带来清凉,但大家可不能忽视皮肤健康问题。”皮肤科主治医师陈娓表示,水上活动中,晒伤是常见的“皮肤杀手”。这主要是因为水面会反射紫外线,使得紫外线的威力倍增,肩部、背部、鼻尖等暴露部位往往首当其冲。晒伤后,皮肤会出现发红、灼热、刺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起水疱、脱皮,甚至伴有头痛、发热。

那么,该如何预防晒伤呢?陈娓给出了专业建议。“硬防晒是王道。”她解释道,可以选择专业的防晒衣、袖套、宽檐帽、太阳镜,下水前穿长袖防晒泳衣,通过物理遮挡能有效抵御紫外线。同时,防晒霜的使用也有讲究,要选择SPF50+的防水型防晒霜,下水前20分钟涂抹,并且每2小时或出水后立即补涂,用量也不能吝啬。此外,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这个时段应减少户外水上活动,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夜间场次。

除了晒伤,出水后的“瘙痒警报”也不容忽视,这可能是接触性皮炎或过敏引起的。陈娓指出,泳池消毒剂(氯)、海水盐分、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甚至水中溶解的污染物,都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反应。其典型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紧绷、刺痒,可能出现小红疹或风团(荨麻疹)。

针对这种情况,预防措施必不可少。上岸后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全身,去除残留刺激物,尤其是泳衣遮盖处、腋下、腹股沟等易残留区域。冲洗后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清洁,然后立即涂抹成分简单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对于敏感肌人群,可在下水前,在易敏感部位(如颈部、胸部)薄涂一层凡士林或物理型防晒霜,形成保护膜。

皮肤感染也是玩水时可能遇到的麻烦,小伤口若处理不当可能变成“大麻烦”。陈娓介绍,水中存在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当皮肤有微小破口(擦伤、抓痕、痘痘),或者泡水后皮肤屏障变得脆弱时,细菌就容易入侵。感染后,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液渗出等症状,还可能伴随发热(蜂窝织炎)。

预防皮肤感染,首先要牢记伤口防水是底线,身上有开放性伤口、较大擦伤、未愈合的痘痘时,严禁下水,而且使用防水创可贴往往不可靠。其次,皮肤痒时不要抓挠,以免制造破口,出水后若觉瘙痒,可冷敷或涂抹保湿剂缓解。另外,即使是微小擦伤,上岸后也需用干净清水冲洗,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

不仅是皮肤,发丝在长期游泳时也会受到伤害。陈娓解释,泳池含氯消毒剂、海水盐分及紫外线,会破坏头发的角质蛋白,导致头发干枯、脆弱、易断、褪色(尤其染发后),表现为头发干涩、易打结,颜色变浅(尤其染发者),发尾分叉增加,甚至断裂。

对于发丝的防护,下水前用清水充分浸湿头发(减少吸收化学物质 / 盐水),可适当涂抹护发素或橄榄油,形成保护层,减少氯的吸收。佩戴硅胶泳帽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硅胶泳帽密封性最佳,是保护头发的首选物理屏障。游后要即刻进行深度清洁和护理,用温和的洗发水彻底清洗头发,去除残留氯,再用护发素或发膜修复,同时避免高温吹风机近距离直吹。

最后,陈娓还给出了一些玩水健康小贴士。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者、湿疹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易感染)需咨询医生后再下水,儿童玩水应有家长陪同。随身携带“应急包”,备好防水防晒霜、温和保湿乳、抗过敏药膏(如炉甘石洗剂)、无菌创可贴,出现轻微晒伤或瘙痒可及时处理。如果皮肤出现红肿、水疱、溃烂,或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养生   夏季   防护   皮肤   头发   紫外线   泳池   屏障   伤口   泳帽   防晒   水疱   破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