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际新闻闹得沸沸扬扬的,尤其是中美之间那些事儿,总觉得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经济上拉锯,一会儿军事上对峙,还夹杂着外交上的小插曲。咱们就从最近美国财政部那份报告说起吧,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额已经破了9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可仔细一看,中国这边已经在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债了,仅5月份就甩掉了9亿美元,算上整个季度,累计减持高达280亿美元。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中国作为美债大户,这么操作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是为了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在防范潜在风险。毕竟现在美联储的政策越来越政治化,通胀压力也大,美债那“安全资产”的标签有点褪色了。
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还在加大黄金的储备力度。6月份又买了7万盎司黄金,这已经是连续第八个月在囤金了,总储备量冲到2298吨的历史高位。黄金这东西好啊,不靠任何国家的信用背书,不怕制裁,还能对冲美元的波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当下,黄金储备就是实打实的底气支撑。
数据显示,中国央行从去年11月开始就一直在增持金条,到今年5月已经累计增加了34.2吨。这不光是经济策略,还反映出对全球金融不确定性的警惕。比起美债,黄金更稳定,尤其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时候。
减持美债的消息刚出来没多久,美国那边就有了新动作。7月17日上午,美海军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进入了南海,伴随的有斯特雷特号驱逐舰和瓜达卢佩号补给舰。这支编队已经在外执行任务超过240天了,属于超负荷运转,但还是选择这个时候进南海。
美方说这是例行操作,维护航行自由,可时机选得太微妙了,正好赶上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期。南海这地方,中国立场一直很明确,不容外部干涉,美军这么一进,只能说是在刷存在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军在南海的活动频率比去年同期高了20%,包括多次航母部署和驱逐舰巡航。这次卡尔·文森号的进入,还伴随着与菲律宾海军的联合活动,像是故意在加码压力。
说起菲律宾,最近他们海军拦截了中国军舰在南海的活动,视频显示7月12日,中国桂林号驱逐舰出现在卡布拉岛附近,美菲联合巡航的背景就更复杂了。美国海军的这种操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21年到现在,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好几起。像去年5月,美军哈尔西号驱逐舰进入西沙群岛领海,中国军方就进行了跟踪监视并驱离。
今年7月的这次,同样引发了中国方面的回应,军方表示密切监控并采取必要措施。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但核心还是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想通过军力展示稳住盟友信心,可实际效果越来越打折,因为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海军实力也在稳步提升。
这些军事动作背后,其实离不开经济层面的摩擦。就在美舰进入南海的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倾销税,加上之前的税率,总关税高达160%。石墨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料,尤其是电动车电池的核心供应品。这波操作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等企业的成本,股价当天就跌了。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这次关税是基于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在倾销石墨,损害了美国本土产业。阳极石墨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中国占全球供应量的80%以上,美国这么一加税,等于在卡脖子。电动车行业本来就竞争激烈,这关税一出,美国本土电池生产商可能受益,但进口依赖的企业就难受了。
特朗普这边,本来有传闻说他可能访华,甚至出席9月3日的阅兵式。那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天安门广场的大阅兵,规格很高。中国外交部6月底表示,正在考虑邀请特朗普,但目前没有具体信息。
一些报道说,中国计划在阅兵期间与特朗普和普京会晤,展示大国合作。可现实是,氛围已经被破坏了。特朗普上任后,推动的税改和关税政策,本来就针对中国,现在又加了石墨税,这让访华行程变得不确定。媒体分析,特朗普如果去,带个大企业代表团,能谈成不少生意,对中美关系也有推动。但加税这事儿,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谈判筹码是多了,可诚意没了。
特朗普的团队评估过访华的机会,尤其在瑞士和伦敦的接触后,气氛还行。中方发了邀请,特朗普面对记者也没否认,甚至有点兴趣。美国经济压力不小,制造业复苏慢,消费信心低,全球乱局下,需要中国市场拉一把。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有足够的合作空间。
可石墨税一出,电动车供应链乱了,马斯克的公司首当其冲。特朗普和马斯克本来就不对付,马斯克搞新党,进政坛,俩人撕破脸。这税不光补财政,还在狙击对手。商务部的决定,是为下一轮贸易谈判铺路,中美阶段性成果有了,但核心分歧没解决。美方制造摩擦,多拿筹码,这套路玩了好几年。
阅兵邀请的背景,是纪念二战胜利,中国想突出反法西斯联盟的遗产。美国作为当年盟友,邀请特朗普合情合理。可现在,南海军事动作和关税升级,让9月3日行程黄了。特朗普没安排访华,稀土和关税博弈还没完,根据协议,真正节点得等到8月底。
双方都不松口,高规格访问自然推迟。10月份有亚太经合会议和东盟峰会,那才是外交高峰,特朗普可能在那时去谈,更有实效。对中国来说,特朗普来不来不关键,重要的是美方有没有诚意。如果只是套路外交,中国不会跟着玩。坚持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这才是正道。
总的来说,这事件链条逻辑清楚:经济减持引发美方反制,军事动作加压,外交机会流失。中国策略稳扎稳打,减债增金,维护南海权益,坚持平等谈判。美国想稳霸权,但内部问题多,特朗普需平衡国内压力。未来看,合作空间大,但摩擦难免。希望10月有进展,别让全球经济遭罪。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