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摆脱外资垄断的饮料市场,又要再遭毒手了吗?
6月23日,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在国内快消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根据其报道,全球顶级私募机构KKR即将完成对中国汽水品牌大窑饮品的收购,此次收购KKR将拥有大窑85%的股权,创始团队仅保留少数股份。
消息传出后,针对多方媒体的征询,KKR与大窑方面均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应,结合市场消息来看,彭博社的这则报道可信度还是较高的,这则交易如果最终能够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那它将成为今年中国饮料市场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商业动态,因为它的达成与否不仅仅涉及到一个国民级汽水品牌的归属,还暗藏着中外饮料大战再次爆发的征兆。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大窑这次的新闻,很多媒体在报道时用上了“国民级汽水”的形容词,我在检索资料的时候顺便看了眼评论区,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非常厉害,有的说听都没听过,也有的说经常喝,遍地可见。
作为在商业领域几乎可以被称为国产汽水领军品牌的大窑,为何在知名度上会呈现出一边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边是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场景?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大窑的渠道选择与中国饮料市场的现状有关。
大窑前身为内蒙古八一饮料厂,上世纪90年代,酒品商人王庆东出资收购并将其更名为大窑饮品,2014年以前,大窑主要扎根在内蒙区域,基本不向外扩展,直到公司启动品牌全国化战略后,才逐渐走出内蒙。
但这个时间点的中国饮料市场,对于任何一家国产饮料品牌来说都是地狱,由于90年代两乐淹七军的历史因素,中国饮料市场可以说是完全被外资所垄断,其中又以汽水产品为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基本完成了对市场的瓜分,合计市占率达95%,只有一些零散的区域留给了各地的本土汽水。
大窑就是其中之一,但它的全国化战略却非常聪明,在地区选择上,大窑的品牌扩张放弃了一二线城市,重点选择了三四线的下沉市场,渠道规划上,它也没有直接进入已经被可口与百事全面占领的商超和百货市场,而是选择了烧烤摊、炸串铺和夜市档等餐饮场景。
除此外,在产品定价上,不同于价格高企的国产汽水,大窑选择了走性价比路线,主推大容量、低价格,以同为国产饮料的北冰洋为例,248毫升的北冰洋市售价约为6-8元/瓶,而520毫升的大窑汽水,其市售价普遍在5元左右。
这样的价格体系,在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价格的同时,也通过薄利多销的策略为经销商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
依靠着这套打法,大窑避开了可口与百事的主阵地,在三线市场和餐饮渠道飞速扩张,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到2024年时,其全国经销商数量已突破千家,零售终端达百万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
不过,由于地区侧重的问题,大窑的销售终端还是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仅零星终端可见,还未全面铺货,这也造成了其在北方无人不识,在南方无人相识的局面。
但即使是如此,大窑目前创造的市场数据也足以使其成为国产汽水的领军人物,数据显示,大窑2023年时的全年销售额为32亿元,另一家全国知名的国产汽水品牌元气森林同期的销售数据为50亿,考虑到大窑的产品目前主要局限在北方地区,其品牌的实际战斗能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2024年,中国有糖汽水市场的前三名,分别为可口、百事与大窑,自90年代两乐淹七军以后,国产汽水品牌时隔30年,再次站在外资的面前。
大窑的崛起,表面看是孤胆英雄式的崛起史诗,实际上是中国广大消费者对本土与自我的一场选择。
80年代,以北冰洋、正广和、山海关为代表的全国八大国营汽水厂,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汽水风暴,天府可乐销量破亿,北冰洋汽水登上了人民大会堂,冰峰几乎覆盖整个陕西市场。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水品牌。转折出现在1994年,可口与百事为代表的外资通过合资的方式入主七大国产汽水品牌,在吃掉了本土品牌的渠道后逐渐停掉了国产汽水的生产线,致使其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到2010年前后,国产汽水的市场份额已不足5%。
转折出现在近10年。
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与需求,给了许多新锐国产饮料品牌成长的机会,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元气森林。
根据CBNData数据显示,超过70%的Z世代消费者会主动避开含糖饮料,后者对应了以元气森林和东方树叶为主的无糖饮料的崛起。
2015-2023年期间,中国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由22.6亿增长至401.6亿,这显然为新锐国产饮料的诞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除此外,8090后的怀旧需求,也推动了以北冰洋、天府可乐为主的老汽水在近十年的集体复活,2024年,光北冰洋一个老品牌的销量,就已经突破600万箱,尽管距离其巅峰时期的5000万箱还有所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市场对本土口味需求的复兴。
截止2023年,可口与百事的市占率,已由巅峰时期的95%缩减至70%。
在这种背景下,大窑作为中国汽水市场第三大品牌,被外资收购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这是否是在国产饮料崛起的背景下,外资对国产饮料品牌发起的第二次围剿呢?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大窑此次接受KKR注资,是为了获得KKR在战略规划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支持,让其品牌更进一步的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三十年前,国产汽水品牌选择与两乐合资,也是出于走向更大市场的目的。
希望这次不会重蹈覆辙吧...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