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第六届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在西安隆重开幕。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王喜庆应邀发表主题演讲,聚焦“中俄饮食文化的互鉴共融与实业协同”核心议题。他提出,应以文化认同为根基、青年市场为引擎、产业合作为路径,推动两国中小企业在饮食经济领域实现深度协同与共赢发展。
王喜庆研究员指出,尽管中俄分属不同饮食审美体系,但经由丝绸之路等历史纽带,两国饮食结构的底层逻辑早已形成深刻关联。“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他强调,“味觉是最具穿透力的文化语言,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在全球化的今天,中俄饮食文化互动不应止步于符号层面,而应通过供应链协同、品牌共创、数字平台共建等实质性举措,构建兼具市场深度与文化温度的新型合作模式。

演讲中,王喜庆研究员系统阐释了中俄饮食文化交流的三重战略意义:
1.文化尊重与自信:筑牢合作根基
宫保鸡丁与罗宋汤不仅是餐桌经典,更是两国饮食文明的象征。唯有坚守各自文化独特性,方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与价值共生。文化自信是深度互鉴的前提。
2.产业协同与共享:拓展合作维度
当前饮食经济合作呈现立体化、延伸化、虚拟化趋势。王喜庆呼吁中俄企业把握供应链重构、品牌联名、跨境电商等新机遇,携手打造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跨国价值链,实现资源互补与效益倍增。
3.青年引领与共创:激活合作未来
青年群体是饮食市场迭代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文化认同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开发符合Z世代审美的联名产品、沉浸式餐饮体验与数字内容,中俄饮食合作将获得持久生命力,塑造面向未来的共同饮食文化图景。

论坛现场,王喜庆研究员以卢布里西餐厅、俄士厨房等俄罗斯餐饮品牌在华成功落地为例,生动阐释了“店铺是城市的风景,更是文化的前沿推荐官”这一理念。他热情呼吁更多中俄企业家、创业者及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饮食文化产业,共同开垦这片“文化与经济的沃土”,让中俄饮食之花在两国大地上交相辉映、常开长盛,为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