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债、低消费、房地产泡沫日本失去了三十年,中国与其有何不同

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正经历一轮深度调整,有人开始担心我们是不是正在走向日本30年前那种长期停滞的老路?

2003年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用来解释日本泡沫破灭后的经济困局。

如今这个理论再次被搬上中国的舆论舞台,但问题来了,中国真的是下一个日本吗?答案,远没有那么简单。

泡沫破裂后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想理解中国今天的困境,就得先看看日本当年发生了什么,1985年,广场协议签了,日元疯狂升值,日本的钱突然“值钱”了,结果房地产和股市像打了鸡血一样暴涨。

光是商业地产,从1985年到1990年就涨了5倍,这不是经济增长,是泡沫堆起来的幻觉。

到了1990年,日本政府一脚踩了刹车,收紧信贷,结果泡沫轰然破裂,股市从顶点跌了78%,地价也跌了54%。

泡沫破了,企业和居民手里的资产一夜缩水,债比资产还多,他们不再想着赚钱,而是赶紧还债,减少负债,这就是辜朝明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问题严重在哪?在于政府怎么刺激都没用,利率降到零,企业还是不借钱。

政府花了140万亿日元搞公共工程,甚至修了很多“没人走的桥”,但经济就是不动,日本GDP增速在之后的20年里长期徘徊在1%左右,经济就像进了冰箱。

这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最糟糕的地方,它不是经济出了点小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信用、信心、资产都出了问题,你降息、撒钱都没用,因为大家不敢花、不敢投、不敢借。

中国现在像不像日本

中国现在的情况确实有点像当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在降温,居民在加速还贷、企业在减少借贷,货币政策刺激效果有限。

看起来,辜朝明的理论确实有参考价值,但我们要问的是相似只是表面,底层结构真的一样吗?

先看资产损失程度,日本当年是一个全面崩盘的泡沫,商业地产跌了87%,股市跌了63%,而中国这轮下跌,房价平均跌了8.3%,股市也只是跌了25%左右,这种跌幅在全球资产调整里都不算大,远远没到“破产式”的资产萎缩。

再看债务情况,日本在90年代之后,企业和家庭的负债是绝对收缩,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在“去杠杆”,但中国目前居民、企业的债务还在增长,只是增速在放缓。

比如2023年居民债务增速是6.9%,非金融企业是9.1%,这说明,中国还没有陷入企业和家庭“拼命去债务”的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关键点容易被忽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和日本90年代完全不同,日本在泡沫破裂时,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城市化率也达到了77%。

而中国现在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7%,城市化率也只有64%,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消费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些都是增长的“后手牌”,日本当年已经打完了。

再说政府角色,日本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经济,政府对微观主体干预有限。

而中国的企业结构中,国企占了70%左右,这些国企有“稳经济”的责任,很多时候也是被政策引导的“稳定器”,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通过国企发力,避免私人部门“集体躺平”。

讲到底中国和日本虽然都面对资产泡沫破裂后的调整,但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全面崩盘,我们的问题更多是结构性的调整,而不是信用体系彻底失效。

财政政策才是真正的“救命药”

辜朝明早就说过,面对资产负债表衰退,货币政策是没用的,因为借钱的人消失了,大家只想把债还了,不想再借新债,这时候,只有政府出手,扩大财政支出,才能填补私人部门留下的“需求黑洞”。

中国其实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比如2023年政府债务增速达到16.1%,说明财政已经在发力。

但问题是,钱花到哪去了?如果像日本当年那样,搞些“无意义”的工程,那只会浪费资源、恶化财政。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投向那些能真正带来长期回报的项目,比如轨道交通、老旧小区改造、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周期要控制在5-7年,既能拉动就业,又能提升未来生产力。

还有一点很关键政策不能晚,如果等到企业和居民都“躺平”了,信心彻底丧失,再撒钱也救不回来。

就像辜朝明说的,日本当年就是“政策太慢、太小、太保守”,错过了最佳窗口期。

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政策反应速度更快、行政执行力更强,比如“保交楼”政策、放松限购限贷、鼓励地方政府出手收储等,都是在防止市场信心全面崩溃。

但财政刺激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或者忽视了结构性改革,那就会重蹈2008年后的老路,经济短期反弹,长期问题更严重,所以财政政策和改革必须一起做。

要敢于动房地产制度的“奶酪”,该松绑的松绑,让市场重新活起来,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把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慢慢降下来,更要坚持“保交房”,这不是救开发商,而是救购房者的信心。

结语

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确实复杂,房地产去泡沫、企业去杠杆、消费信心不足,这些都是真问题,但这些问题不等于我们必然会陷入日本式的长期停滞。

今天的中国资产缩水没那么严重,债务还在增长,政策空间还在,城市化还没完成,经济活力还有潜力可挖,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日本的前车之鉴。

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苗头,而是有没有应对这种风险的智慧和行动力。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本质,正在推动财政刺激和结构改革的双轮驱动,只要走得稳、走得准,就能避免走进日本那条“失去的三十年”的死胡同。

信息来源:

《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以来首次!日本地价终于涨了》——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日本   中国   泡沫   房地产   经济   资产负债表   资产   企业   债务   政府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