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回乡巡展!商周青铜重器邀你共赴宁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当三千年的青铜记忆踏上“回乡之旅”,宁乡的泥土与游子般的国宝再度相拥!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商周的奇幻派对——人面纹方鼎带着神秘微笑返乡省亲,象纹大铜铙已准备好用浑厚音浪唤醒古老大地。

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之际,宁乡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特举办“与宁乡约·青铜探源行——湖南青铜文化展”,展览汇聚了来自湖南省博物院、长沙博物馆等机构的30余件珍贵青铜文物,涵盖鼎、铙、瓿、钟等多种器类。展期从即日起至12月20日,来看这些镌刻着王朝密码的“老居民”,如何讲述它们与宁乡的千年约定,一起来炭河里青铜博物馆认识下吧。

人面纹方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人面纹方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千克,鼎身四周有棱饰,器壁四面装饰高浮雕的人面纹饰,人面五官准确,双耳上侧饰有兽面纹常见曲折角,下侧有兽面纹的腿和足,整体以云雷纹为地纹,鼎腹内壁铸铭文两字“大禾”。人面纹方鼎是目前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是研究古代思想意识、祭祀风俗,以及审美意识的重要资料。此次展览,它也从湖南博物院回到家乡。

此次从湖南博物院“回家”的还有兽面纹铜瓿、商细线纹铜斧等。

兽面纹铜瓿为容酒器。有盖,子母口,鼓腹,圈足。盖至底部有三道不相连但对应的扉棱,肩部饰四个牺首,将器盖到器圈足的另3道扉棱相分割。器盖上有捉手,捉手为盘绕的龙纹,龙首似虎首,盖和器身饰兽面纹。出土时内有224件铜斧。斧有长方形銎,弧形双面刃,刃部外扩。斧身两面饰线条纹。

商细线纹铜斧为1959年黄材镇寨子山出土兽面纹铜瓿中所藏,共计224件。斧有长方形銎,弧形双面刃,刃部外扩。斧身两面饰线条纹。商细线纹铜斧为长8.5至9厘米,刃宽5至6厘米,銎口长4厘米,宽2厘米。

商象纹大铜铙、商方形环首龙纹铜刀等文物也从长沙博物馆回归。商象纹大铜铙通高103厘米,舞部55×38.6厘米,铣口69.4×48厘米,正鼓厚2.8厘米,1983年出土于宁乡月山铺转耳仑。铜铙体型极大,为目前我国出土的商周青铜乐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与国博所藏象纹铜铙在纹饰上基本一致。

商方形环首龙纹铜刀通长29厘米,柄长11厘米,出土于1988年宁乡朱良桥侯家咀遗址。刀为生活用具,刀背平直,刀尖微上翘,刃部圆弧,截面呈楔形。长柄,两侧饰浅浮雕夔龙纹,柄端有方形环首,环首中尚存留坚硬范泥。

此外,展览中你还能看到西周细线云雷纹甬钟、战国铜削刀、春秋变形夔龙涡纹铜鼎、商兽面纹铜觚等文物。

青铜不语,却见证过王朝的星火;铙钟轻振,仍回荡着礼乐的声响;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商周之约,不仅是文物与故乡的温情重逢,更是一场与文明源头的浪漫对话,快来奔赴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历史   宁乡   回乡   国宝   青铜   人面   博物馆   博物院   长沙   湖南   文物   河里   方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