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29日报道,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巴卡诺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际空间站脱轨退役的草案已经完成,预计将在2028年启动退役准备,整个过程将持续大约两年半时间,最终在2030年前后让空间站有控坠落。
俄罗斯方面已确认延长本国舱段的使用时间至2028年,而美国和欧洲国家则坚持希望让国际空间站运行到2030年,但无论最后的协调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国际空间站已经进入寿命倒计时,它的退役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在国际空间站谢幕之后,地球低轨道上只会剩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继续稳定运行。
天宫自2022年完成T字基本构型以来,已常态化开展载人任务,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不仅进行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地球观测等多领域实验,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届时,它将成为唯一的大型载人科研平台,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航天能力的成熟,也将在全球航天版图上形成前所未有的独特地位。
国际空间站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维持自身在航天领域的战略存在,正全力推动“月球门户”(Lunar Gateway)项目。
与国际空间站不同,这个新平台并不在地球轨道,而是环绕月球运转。
美国希望通过这一站点支撑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让宇航员能够在Gateway中转,再乘登月舱降落月面。
Gateway还将承担深空环境监测、长期辐射试验、远程通信等关键任务,为未来火星任务打下技术和经验基础。
美国邀请了欧洲、日本、加拿大和阿联酋等伙伴国家共同参与,以分摊成本并巩固西方航天合作框架。
虽然Gateway体量远不及国际空间站,初期规模仅相当于两三个舱段,但它承载着一定的战略意义。
对美国而言,这不仅是维持深空探索的手段,更是排除中国和俄罗斯、重组西方航天联盟的重要一步棋。
不过它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科研产出,更多的还是证明自己仍是太空玩家。
中国空间站
美国搞这个东西,中国也有类似的项目。
中国与俄罗斯已经联合提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宏大计划,简称ILRS。
与美国的Gateway相比,ILRS的规划更加全面和长远。
它不仅要建造月球轨道站,还计划在月面建立科研基地,形成轨道与地表相结合的双层架构。
按照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时间表,2026年将由嫦娥七号执行月球极区着陆和探测任务,2028年嫦娥八号将进行原位资源利用等实验,验证长期驻留所需的关键技术。
2030年前后,将逐步完成月球科研站的基础布局,至2035年左右建成基本型,2036年投入正式运行。
中国主导的这个项目,不是为了和美国在月球空间站赛道对标,而是力求为人类探索月球和深空,所以整个项目要宏大得多。
ILRS 项目概念图
从时间进度来看,美国的Gateway虽然计划在2027年发射核心模块,并在2028年迎来首批宇航员,但其前景极不确定。
美国政府在2025年已经提出削减NASA预算约24%,甚至明确提议在阿尔忒弥斯三号之后取消Gateway等关键项目。
尽管国会出手保住了部分资金,但政治风险和财政波动依然巨大。
还有就是技术问题,Gateway依赖的推进与对接系统尚未完全验证,SpaceX的星舰登月舱也面临推迟。
再加上项目本身已经多次延迟,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体时间表崩溃。
相比之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稳定运行,并且ILRS规划清晰、任务分工明确,后续嫦娥系列探测器正在按部就班推进。
如果一切顺利,到2030年前后,中国不仅会继续独占低轨道空间站,还将在月球轨道和月面拥有一个综合科研站,形成地月双空间站的格局。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