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上快10点的时候,三博脑科(301293)突然丢出一颗“重磅炸弹”:公司的董事长张阳已经被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还被采取了留置措施。
这一消息公布后,第二天一早,公司的股票就直接跌了10.17%。
▲关注药财社 聚焦医药界▲
董事长突然被留置,这对上市公司来说绝对不是小事,股东们一时慌了神也在情理之中。有意思的是,这次处理事件的不是北京当地的监察机关,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监委——这就让人感觉有点奇怪了。
张阳 |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为啥跨了这么远的地方去查一个总部在北京的民营医疗企业老板?市场上议论纷纷,但具体细节却少得可怜。
公告发布得非常晚,留给投资者反应的时间不到10小时。不少投资者第二天开盘前还没缓过神来,早市一开,股价就牢牢封在跌停板上,交易量也明显放大。收盘时略有回升,4月22日收盘价为40.44元。
在法律层面上,“立案”意味着监察机关已经掌握了一些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证据,正式启动调查程序。
“留置”则是监察法里规定的最严厉的措施之一,它指的是监察机关将被调查人带至并留在特定场所,以保证其配合调查。通常适用于案情复杂、证据确凿但仍需继续深挖,或者担心有人串供、毁灭证据的情况。
这种措施不光针对公务员,民营企业家如果涉嫌向政府官员行贿,甚至是和官员一起参与职务犯罪,也会被采取留置措施。
张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知名民营医疗企业的最高负责人,被采取留置措施,说明他涉及的案件恐怕并不简单,可能已经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红线。
三博脑科一直扎根北京,在重庆、昆明等多个城市建有医院,却从未涉足内蒙古。那么,为什么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监委出手呢?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案件本身的发生地,或者涉案的关键人员所在辖区就在内蒙古。
一位熟悉监管的人士也提到,这种跨区域的留置行动,多半意味着案情牵涉复杂,相关企业或个人可能不止张阳一人,接下来或将有更多涉案方浮出水面。
三博脑科2023年刚刚登陆创业板,创办人除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还有医疗管理出身的张阳。
公开资料显示,张阳目前担任董事长和战略委员会主任,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更是融资、并购,以及脑机接口等前沿项目的核心推动者。目前三博脑科官方强调,目前治理结构健全,日常运营并未受到影响。
但业内人士心里都清楚,民营专科医院其实特别依赖创始人的人脉资源和个人信誉,一旦董事长长期缺位,高层决策真空势必会影响公司与银行的信贷关系、政府的合作项目,甚至人才招聘的效率。
眼下,三博脑科能做的,可能只有赶紧召开临时董事会议,明确分工,稳住管理团队,同时主动自查风险,避免事件继续发酵。
也有法律人士认为,留置期间律师见面的机会通常很有限,上市公司更需要主动、及时地披露调查相关信息,减少资本市场的猜测和恐慌。
三博医院内部人士则表示,目前医疗业务照常,没有受到明显干扰,公司也已经加强了和患者的沟通,努力稳定医生团队人心。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