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16年8月,15岁的张学良与19岁的于凤至婚后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照片里,19 岁的于凤至穿着旗袍端坐在椅子上,双手置于膝上显得十分稳重,她眉眼清秀、五官精致,举止优雅,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虽年纪小,但目光果敢坚毅,嘴角微绷尽显不服输。
一旁的张学良身着西装,头发齐整,初显帅气,可脸上稚气未脱像个孩子,毕竟那时他才 15 岁。
对比起张学良,于凤至显得成熟稳重的多,毕竟两人相差了四岁。
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式的婚姻”,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于凤至是他结拜兄弟于文斗的女儿,两家的结合有着“亲上加亲”以及利益捆绑的双重考虑。
张学良一开始对这场婚姻还是反对的,他不喜欢自己的婚姻被安排,这场婚姻于他而言,不过是父亲安排,自己被推进了无爱的婚姻里,所以张学良并不待见这位温婉贤淑的妻子。
即便他满心反感,婚姻已成事实,于凤至并未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着一切,她温柔宽容,让张学良对她渐渐有了几分尊重,可张学良心里始终有道难以跨越的坎儿。
起初,张学良对这段婚姻从未有过真爱,只将其视作责任,而非情感归宿,这份冷漠如无形的墙,渐渐地将两人长久隔开。
婚后,张学良没因这段无爱婚姻改变生活态度,于凤至在家操持尽心,张学良的心却从未在她身上停留,依旧风流成性。
但于凤至可不是个只会操持内宅的柔弱女子,她也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性领袖,当年张作霖遭日本人暗算后,帅府里乱成一锅粥,是她和五姨太火速站出来撑场子,里里外外安排得明明白白,确保了帅府的稳定运作。
她俩这一出手,不光稳住了日本人的猜疑,还硬生生给张学良腾出了回东北的宝贵时间。
于凤至的情商和持家能力张学良都看在眼里,张学良忙着在南北各地打仗、四处征战时,于凤至就在帅府,将里里外外都打点的妥帖周到,因为她的勤劳和聪明,赢得了府里所有人的真心称赞,也让张学良为之折服和敬佩。
张学良掌管东北军政大权后,夫人于凤至始终如影随形,成了他最得力的“贤内助”,她不仅在后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还亲力亲为操了不少心。
1932年,于凤至亲自牵头成立了华北妇女救国会,带着一帮姐妹们四处奔走,她特意组织了多支掩埋队,连夜赶往关外战场,亲手安葬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遗骸。
同年3月,她协助张学良慰问参加淞沪抗战的士兵和受灾群众,同时向难民提供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于凤至倾力付出,为张学良的仕途增光添彩,是位得力的贤内助,那段日子二人婚姻和睦,然而,随着另一位女性出现后,这份和谐被彻底打破。
1929 年,张学良领着赵一荻回了家,这赵一荻是他的情人,还是个 16 岁的少女,青春正好,就这样早早地闯进了张学良的生活圈。
这时候,于凤至已经为张学良生了好几个孩子,她为这个家倾尽心力,却始终没能换来丈夫全心全意的深情眷顾。
赵一荻的出现,使张学良不可自拔地与她陷入了热恋,甚至不惜与她私奔。
后来,赵一荻不求名分,唯愿相伴张学良身旁,于凤至心生怜悯,接纳了她,从此,赵一荻便以秘书身份长久陪伴张学良左右。
当丈夫把赵一荻带回来时,于凤至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可她没有愤怒地大吵大闹,也没有倔强地反抗拒绝,只是默默把所有的委屈都咽下,接受了这个现实。
于凤至向来贤惠善良,可内心的苦楚哪能全藏得住,即便如此,她仍留在张学良身边,每日辛苦操持家务,把丈夫和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软禁,于凤至安顿好英国的子女,便匆忙赶回国陪伴他。
这时赵一荻已经孕育了她和张学良两人之间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因为张学良被囚禁,所以于凤至和赵一荻两人之间商量着轮流照顾张学良,后来于凤至体贴地提出,毕竟赵一荻的儿子年纪还小,正是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就先由自己照顾张学良,赵一荻听了于凤至的话,便回到了上海专心照顾孩子。
于凤至陪伴张学良的三年间,张学良的囚禁地频繁更换,好在有她始终相伴、悉心照料,然而命运弄人,于凤至病倒了,经医生诊断为乳腺癌,急需转院手术。
张学良实在没了办法,只能向宋美龄求助,宋美龄得知后,立刻着手安排于凤至赴美就医。
于凤至忍着不舍,独自赴美,谁也没想到,这一趟远行,竟成了她与张学良的最后一面——此后山高水远,大洋阻隔,两人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能再见到彼此。
于凤至赴美就医时,赵一荻把孩子托付给可靠朋友,便回到张学良身边,她以秘书身份,行夫人之责,寸步不离地陪着张学良,共度漫长的幽居时光。
于凤至赴美后,癌细胞出现病变转移,一年过去,医生出于无奈,建议她切除整个左乳,起初,于凤至受传统观念束缚,坚决拒绝手术,为此和医生僵持了好几个月,后来,医生多次耐心劝说,她才最终妥协,同意接受手术。
术后化疗过程既漫长又折磨人,于凤至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身体虚弱不堪,原本就体弱的她,术后更是瘦得形销骨立,体重都不到 45 公斤了,不过好在,命总算是保住了。
于凤至出院后,暂居在女儿张闾瑛家中调养,女儿和女婿每日无微不至地照料她,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悉心关怀下,她的身体状况一点点好转,逐渐恢复了元气。
张闾瑛考虑到母亲日后在美国生活多有不便,特意为她聘请了专业的家庭教师,专门教授英文。
于凤至虽年事渐高,但学习劲头十足,每日跟着老师认真练习发音、记忆单词、练习书写,没过多久,就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与当地人顺畅交流了。
即便身在美国,于凤至仍心系张学良,为了他出狱后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也为了自己和孩子们今后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于凤至在美国选择了炒股这条路。
凭借非凡的胆识与果敢的决策力,她迅速在股市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领域,不仅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还为张学良在美国购置了两座豪华别墅。
她在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拼搏,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华尔街女股神”,为张学良的未来铺路。
她精心按照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的居住风格,对这两处别墅进行了细致的布置,还原了那份熟悉的温馨与尊贵。
她心里想,自己独居一处,把另一个住处留给张学良,那时她整日就盼着张学良重获自由后跟赵一荻一块儿来这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然而,这并没换来张学良的回心转意,等来的却是张学良的离婚信......最终,于凤至还是选择了成全他们,同意和张学良离婚。
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举行了一场浪漫的西式婚礼。
这是1988年于凤至在美国别墅的照片,拍下这张照片时她已经91岁了,岁月就像一把狠心的刀,在她身上刻下不少印记。
她的头发全白了,像冬天被风刮得到处都是的枯草,显得很落寞,面容憔悴,没了以前的光彩,曾经那令人惊艳的容貌与高雅的气质,也早已被时光悄然带走。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在美国走完了她传奇一生,于凤至临终时,心里像压着块沉甸甸的石头,满是未竟的遗憾。
自与张学良天各一方后,她日日掰着指头盼重逢,哪怕后来离婚文书盖了章,她心里头仍认准自己是他的妻,这份牵挂,像藤蔓般缠了她一辈子,直到咽气前最后一刻,都没松开过。
按照于凤至的遗嘱,在她的墓旁留下一个空穴,那是留给她的丈夫张学良的,但张学良去世后并未葬于此,而是与赵四小姐合葬在了夏威夷。
而于凤至在美国苦等张学良50多年,至死也没能再见他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于凤至的墓碑上,“张于凤至”四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她的署名,更是她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见证。
光明网——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2014-12-13
齐鲁壹点——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生前买豪宅临终留空墓 2020-04-08
东方头条 ——于凤至老照片:她是张学良原配 华尔街女强人 2016-12-13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