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鏊翻腾间,羊杂的鲜香与青红椒的辛烈在夜空中交织;篝火映照下,非遗传承人的长柄铲与游客的欢笑声共谱交响。第三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在万众瞩目中盛大启幕,这场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民俗盛宴,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不仅让八方来客的味蕾沉浸在热辣鲜香的美味之中,更通过“文旅+美食”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夜幕下的山丹,因美食节焕发出别样活力。和谐彩虹步行街、焉支巷子等夜间消费中心人头攒动,一家家炒拨拉摊位前,烟火升腾,滋滋作响的声音仿佛是美食的交响曲。摊主熟练地拨动着铁铲,猪羊的肝、肺、肚、肠、心等在洋葱、辣椒等食材的加持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食客们围坐在铁鏊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炒拨拉,一边谈笑风生,享受着这充满烟火气的氛围。“第一次吃到这么地道的炒拨拉,辣得过瘾,香得开胃!特别是羊杂处理得很干净,配上本地米酒,简直是夏日绝配!”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一边擦汗一边点赞。
随着美食节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因炒拨拉这道“丝路味道”对山丹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怀揣对美食的期待慕名而来,在铸铁鏊子的滋滋声中品尝到羊杂与青红椒猛火爆炒的垂涎滋味后,纷纷将目光投向这座小城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在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便有游客沿着蜿蜒小径登山赏景。作为祁连山的支脉,这里既有“松柏匝植,药草满山”的秀丽风光,也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千年传唱,更留存着唐代钟山寺旧址、“万国博览会”遗址等历史印记。来自青海的游客张女士和朋友来这里旅游,她说:“今天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各国商队在此云集的热闹场景。”游客们漫步林间,听松涛阵阵、溪流潺潺,在李白曾题诗“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意境中,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碰撞。而山脚下的焉支花谷,则成为家庭游客的避暑天堂,寺沟水库波光粼粼,大片花海肆意铺展,微风拂过,暑气顿消,俨然一处“夏日里的清凉秘境”。“白天在花谷烧烤,晚上回县城吃炒拨拉,这种‘动静结合’的旅行太舒服了!”带着父母和孩子前来的兰州游客王女士笑着说,她的朋友圈已被山丹的美食与美景刷屏,收获了数十条点赞和咨询。
向东南行50公里,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山丹军马场便映入眼帘。夏日的草原绿草如茵,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令人震撼。“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马,它们的鬃毛在风中飘扬,奔跑时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颤,太壮观了!”来自四川的大学生小林兴奋地说,他特意体验了骑马项目,在牧民的指导下沿着既定路线骑行半小时,“虽然屁股有点疼,但看着身后的草原和远处的祁连山,感觉自己像个侠客。”游客们或骑马驰骋,或驻足拍照,亲身感受“丝路马都”的豪迈与辽阔。而在汉明长城遗址,斑驳的城墙见证着河西走廊的沧桑过往,游客们触摸着古老的城砖,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之声。
与此同时,炒拨拉美食节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各种以山丹特色为主题的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受到了游客的青睐。这些旅游产品不仅具有纪念价值,还成为了传播古韵山丹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游客在离开山丹后,依然能够回忆起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从焉支花谷的烂漫花海到马场草原的辽阔星空,从长城脚下的怀古幽思到夜市街头的人间烟火,山丹正以炒拨拉为媒,将散落的文旅“珍珠”串联成链,形成“白天游景点、夜晚品美食”的全时段旅游模式。这场美食盛宴,正以燎原之势将“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文旅品牌推向更广阔舞台,让更多人通过一口炒拨拉,爱上这座兼具长城沧桑与马场豪情的丝路古城。(山丹融媒记者 拜占红)
一审:吴艳凤
二审:吴 鹏
三审:黄东亮
来源:新山丹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