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进青春期,很多家长突然发现:以前那个“小棉袄”“小跟班”,怎么突然变成了“闷葫芦”“炸药桶”?问一句顶十句,说两句就摔门,好话坏话都听不进,仿佛耳朵上了锁,心门焊了铁。
这时候,你要是还用小时候那套“命令式”“说教式”沟通,那不是沟通,是火上浇油。青春期不是叛逆期,是“重建期”——孩子在重建自我、认知世界、试探边界。你越压,他越反;你越管,他越躲。
想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说话?先认清几个扎心事实。
第一,他们不是“不听话”,是“不想被当小孩”。
你张嘴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闭嘴就是“你懂什么,听我的就行”。这话听着是经验,其实是碾压。青春期的孩子最敏感的就是“尊重”两个字。你把他当小孩,他偏要证明自己是大人。
所以,别总想着“纠正”他。他穿得另类,不代表他学坏;他听的歌你听不懂,不代表他三观歪。他只是在找自己的样子。你越允许他“试错”,他越愿意和你说话。
第二,别把“关心”变成“监控”。
“今天和谁玩了?”“那个同学成绩怎么样?”“你是不是谈恋爱了?”“手机给我看看!”这些话,出发点是爱,但听起来全是控制。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是独立个体。你问得越细,他防得越严。
真正的关心,是“我在,你随时可以找我”,而不是“你必须向我汇报”。
你越放松,他越愿意开口。你越紧张,他越觉得你“不可靠”。
第三,少讲道理,多听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最烦的就是“大道理”。你讲一百遍“要好好学习”,不如他朋友一句“我懂你”。因为孩子要的不是解决方案,是被理解。
他考试砸了,你别说“下次努力”;他和朋友闹矛盾,你别说“别为这种事难过”。先接住他的情绪:“你现在一定很难受吧?”“听起来你挺委屈的。”——就这么一句话,比你讲一小时“人生哲理”都管用。
孩子不是不需要你,是需要你“换种方式”在。
第四,别拿“别人家孩子”当武器。
“你看人家XX,成绩多好,多懂事!”这话一出,沟通直接崩盘。孩子心里清楚:你爱的不是他,是“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早熟,有的晚醒;有的擅长读书,有的擅长思考。你拿别人的尺子量他,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
真正的支持,是看见他的努力,哪怕进步只有0.1%。
第五,允许他“不完美”,也允许自己“不完美”。
很多家长焦虑,是因为把孩子的成败当成自己的成败。孩子考不好,觉得丢脸;孩子不听话,觉得失败。可你忘了,你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你也会累,会急,会说错话。没关系,承认就行。有时候,一句“刚才我语气重了,对不起”,比你讲十遍“你要听话”更有力量。
亲子关系,不是“管教与服从”,而是“共同成长”。
第六,沟通不是“开会”,是“生活”。
别总挑“严肃谈话”的时机,搞得像批斗大会。真正的沟通,藏在生活里:一起做饭时聊两句,开车时听他放的歌,散步时随口问一句“最近有开心的事吗?”
他不一定立刻回答,但你在,他就知道:这个家,有人在等他说话。
第七,别怕“冷场”,沉默也是沟通。
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不说话就慌,拼命找话题,结果越聊越尬。其实,有时候沉默不是拒绝,是他在整理情绪。
你安静陪着,比硬聊强。他想说时,自然会开口。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青春期不是“问题期”,是“机会期”。
孩子愿意和你吵、和你顶、和你闹,说明他还在乎你。真到彻底不理你,那才叫危险。所以,别把“叛逆”当敌人,当它是孩子在说:“我想被看见,以我自己的方式。”
第二,沟通的本质,不是“说服”,是“连接”。
你不需要每句话都让他“认错”,也不需要每次谈话都“有结果”。重要的是,他觉得和你说话不累、不被judge、不被改造。当他觉得安全,他自然会向你靠近。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只正在学飞的鸟。你不能把他关在笼子里,也不能撒手不管。你能做的,是站在地上,看着他,等他飞累了,知道这里有风,也有家。
别急,别慌,别怕。
他终会飞回来。
只要你,一直都在。
#孩子青春期时与他们沟通应注意什么#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