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胡乱抓人,中国以牙还牙捞了几条大鱼?难怪美政府急着捞人

近期中美的竞争不仅聚焦在贸易战、科技战,还有更多暗地里的激烈博弈。

表面上看好像关系缓和了,但其实斗争比以前更激烈、直白了。

美方为了阻击中国芯片产业以及高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

本月初,上海积塔半导体公司的一位名叫徐泽伟的高管,与妻子去意大利旅游,在抵达米兰马尔彭萨机场后,刚下飞机,就被意大利警方逮捕。

关键是,要抓这位中企高管的不是意大利,而是美国。

美方为何要千里迢迢抓捕中企高管?美方高层对中方说了什么?

中国又做了哪些反击?

米兰机场突发抓人,美方跨境执法再引争议

2025年7月3日,意大利米兰马尔彭萨机场,一名刚下飞机的中国男子被警方当场拘捕。

他是徐泽伟,1992年出生,是上海积塔半导体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

此行原本是度蜜月,却因一纸美国通缉令戛然而止。

美国联邦调查局指控他曾参与网络攻击,属于“HAFNIUM”黑客组织。

根据美方说法,这一组织涉嫌在2020年到2021年间,通过微软Exchange漏洞入侵美国大学、新冠疫苗研究机构等单位的系统。

涉及面超过6万家美国机构。

美方为此列出九项罪名,包括电汇欺诈、身份盗用、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等。

如果所有指控成立,最高可判77年监禁。

证据存疑,动机存疑,程序仍然推进

徐泽伟否认所有指控。

他在7月8日的米兰法院听证会上拒绝引渡。

律师指出所谓“作案时间”与徐本人在2020年遗失手机的时间重合。

而被美方拿来佐证的聊天截图、邮箱登录记录,缺乏原始数据溯源。

更重要的是,徐泽伟的专业方向是芯片系统运维,并不涉及疫苗、生物医学等领域。

指控其参与窃取新冠疫苗数据,在逻辑上并不成立。

可笑的是,美方根本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这名中企芯片高管所犯的罪名是否成立。

就只凭着匿名线报和邮箱地址,就实施跨境拘捕中国公民的行动。

美方仍在推动引渡程序,并要求意方加快司法流程。

这让人想到“阿尔斯通事件”“孟晚舟事件”,几乎一模一样的操作。

之前孟晚舟能够回国,除了中国政府持续外交施压,也因为中国紧接着抓了2名加拿大间谍,迫使加拿大妥协。

这次中方又会怎么做?

中国不再被动反应,法律对法律、行动对行动

就在事件发生一周后,中国展开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7月10日前后,富国银行董事总经理茅晨月被中国司法机关依法限制出境。

她是美籍华裔,常驻中美两地。

作为中美跨境保理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主导的资金总额超过17亿美元,涉及多家战略性企业。

这可是一条“大鱼”。

7 月 21 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茅晨月女士涉及中方在办的一起刑事案件,被中方执法部门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案件正在调查中,她有义务配合调查工作,中方会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并强调这是一起司法个案。

高管被查,金融战线拉响警报

茅晨月被调查并非孤立事件。

背后牵扯的可能是中美之间更加深层的金融规则博弈。

富国银行本就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保持密切合作。

若其高管因涉嫌刑事案件被中国调查,其在华业务确实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对美资机构在中国的资金流动产生一定阻碍。

从茅晨月被限制出境起,富国银行已暂停相关员工来华。

此举被解读为中方开始对跨境金融体系展开全链条的合规性审查。

美国在多个场合提及,看来也是急了。

还指责此举引发对中国营商风险的担忧,难道美国长臂管辖让意大利抓捕中国公民,不会引发对美国、意大利营商风险的担忧吗?

节奏明显提速,中国不再慢一步

与以往相比,中国此次反制的节奏显得格外紧凑。

徐泽伟7月3日被捕,茅晨月不到一周后即被调查。

中国一直秉持着依法依规处理涉外事务的原则,根据具体事件的性质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从“先发外交声明”到“程序性应对”,中国现在更强调法律武器与行动对称。

甚至不止于此。

7月中旬,中国又依法对一名美国政府雇员实施出境限制。

尽管官方未公布身份及案情,但外交部明确表示此举“依法依规、证据确凿”。

说明此类措施并非象征性回应,而是系统性司法行为。

你不尊重规则,我就用规则回应你

这就是当前中方的基本立场。

面对美方在全球范围内“长臂管辖”的惯性操作,中国不再仅限于反驳和交涉。

而是用“证据+程序+法律框架”构建应对体系。

富国银行事件即是典型。

中方并未拘留茅晨月,而是依法启动限制出境,要求其配合调查。

没有情绪释放,没有政治语言。

过程透明,流程合规。

美方情绪失控,外交语言出现“破防”迹象

7月下旬,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批评中国的做法。

声称中国政府禁止茅晨月离境的做法 “令人发指”。

美方对中方处理相关涉美人员案件表达了强烈不满。

在无法驳斥中方法律依据的前提下,美方转向舆论施压,但效果有限。

因为中方并未进行“人质式报复”,而是“照章办事”。

每一项举措都有法可依,每一项行动都基于具体案件展开。

美方即便情绪高涨,也找不到有效的反驳渠道。

意大利陷入两难,引渡程序前景未明

意大利作为第三方执行者,此次卷入其中,司法层面压力不小。

目前米兰法院已收到徐泽伟律师递交的上诉材料。

意方需在中美之间权衡外交、经济与司法后果。

2018年孟晚舟案中,加拿大曾因类似原因陷入三年拉锯。

如今意大利若草率配合美方引渡,很可能引发与中国的严重外交摩擦。

但若拒绝美方请求,又会被美国盟友圈质疑“立场不清”。

这正是美方“借刀杀人”策略的核心所在。

博弈转向深水区,重点不再只是人

这场争端,从最初的个人案件,已经上升到制度博弈层面。

科技、司法、金融三条战线同时展开。

美方靠的是规则输出,尤其是司法的域外延伸。

中国靠的是规则抵抗,不再回避冲突,而是主动设防。

你跨境抓人,我依法查人;你情绪压制,我程序抗衡。

中方的策略转向,是建立在法律信心与制度自信基础上的。

来有招,往有应,大国对抗终须理性克制

中美这场跨境司法交锋,已不再是单纯的“谁抓了谁”。

美国靠动用盟友制造外部抓捕点,试图延伸执法权威。

中国则靠内部制度回应,依法展开反制调查,控制自身节奏。

不以情绪对抗情绪,不以情绪干扰规则。

这一轮,中国做到了。

对于美方肆意拘捕中国公民的行为,中方不会一直隐忍退让,你美国做得了“初一”,中方为何不能做“十五”?

美国肆意长臂管辖,对法国、日本等国有用,对中国可没用,而且必让美国双倍奉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科技   以牙还牙   美国   大鱼   中国   政府   美方   中方   意大利   中美   米兰   司法   情绪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