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23亿,分红22亿,超250亿利润流向境外股东,双汇在打什么算盘

今年上半年,双汇发展又上演了一出“分红大戏”——公司半年报显示净利润达23.23亿元,结果一转身就宣布要拿出22.52亿元进行分红。

相当于把赚来的钱几乎全部拱手送出,分红比例高达97%。每股0.65元的中期分红,早上一开盘就到了股东账户里,单看 2.52% 的股息率,说一句 “诚意拉满” 好像没毛病。

可有意思的是,这分红方案一出来,市场压根没买账,半年报公布后,双汇股价就象征性涨了 1 个多点。

信息来源:大河财立方/2025.08.31/立方观察|双汇高比例分红,超七成流向公众股东

要知道,双汇可是出了名的 “现金奶牛”,这么多年一直稳定盈利,按说这么慷慨的分红,股价不该这么冷淡。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双汇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从濒死肉联厂到 “火腿肠之王”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双汇第一次如此“大方”,回顾过往,双汇早已形成高分红的传统。

此前公司就曾进行过两次分红,共计分出48.95亿元,而当时公司的利润总额为49.9亿元,最终仅剩下9400万元留在公司,几乎到了“赚多少分多少”的地步。

不禁让人想问,难道企业不需要留存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张吗?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双汇的“前世今生”和它那套复杂得犹如“俄罗斯套娃”的股权结构说起。

双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漯河肉联厂,到1984年,这家老牌国企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不得不进行改制,当时44岁的万隆临危受命接任厂长。

由于收购价格管制过死,养殖户都不愿意把猪卖给肉联厂,万隆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国家定价基础上,每头猪多加2分钱收购价。

可别小看这2分钱,它立即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濒临倒闭的肉联厂奇迹般起死回生,当年就实现了8000元净利润,这在当时堪称奇迹。

随后,万隆又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把猪肉出口到俄罗斯赚取外汇,短短几年就让肉联厂积累了“千万身家”。

1992年,当猪肉出口遭遇瓶颈时,他又敏锐地发现了火腿肠的商机,果断投入1200万元从国外引进10条生产线,双汇火腿肠一炮而红。

此后,双汇又率先引进冷鲜肉生产线,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习惯,万隆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猪肉工业教父”。

1998年,双汇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同时也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关注,美国投行高盛就看中了它的盈利能力。

2006年,高盛联合鼎晖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罗特克斯公司,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先后收购了漯河国资委持有的双汇集团股权和第二股东25%的股份,最终将双汇发展的控股权收入囊中。

夜之间,双汇从一家国有企业转变为外资控股企业,高盛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不仅获得了7亿元分红,最终股权转让时收益超过9倍。

不过高盛并未长期持有,接盘的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兴泰集团,表面上看是外资,实则背后控制人仍是万洲国际和万隆本人

绕了一大圈,双汇的实际控制权最终还是回到了“双汇系”手中,而罗特克斯公司则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桥梁”,它目前持有双汇发展70.33%的股权,是绝对控股股东。

这就解释了双汇为何如此热衷于分红,近六年分红的335.6亿元中,仅罗特克斯就拿走了251.7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向了境外。

更有意思的是,罗特克斯不仅是双汇的大股东,同时也是双汇最大的供应商,负责集团的进口业务,近五年向双汇供应的货物价值高达480亿元。

都是“自家人”,生意如何做、钱如何流转,实际上都在掌控之中。

万隆的这套股权设计确实堪称“精妙”,有人称他为“猪肉界的乔布斯”,单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确实名不虚传。

但这种“分光吃尽”的分红模式,也给双汇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公司现金流日益紧张。

截至2025年6月底,双汇发展的短期贷款加上应付账款,形成了63亿元的资金缺口,虽然双汇集团整体负债率不高,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但手中没有充裕的现金,想要拓展新业务就变得举步维艰。

更令人担忧的是,双汇如今的市场地位已大不如前。

2020年,双汇发展营收还能达到739亿元,市值突破2000亿元,而到去年,营收已下滑至597亿元,比四年前减少了一百多亿,截至今年9月4日,股价仅为25.29元/股,总市值876亿元,较巅峰时期蒸发超过一千亿

挽救颓势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2022.04.25/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经营承压 双汇到底怎么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滑坡?首先是“信任危机”。

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紧接着万隆与长子万洪建的矛盾公开化,万洪建因管理问题与父亲产生冲突,在半个月内被罢免所有职务。

随后公开发文爆料,指控万隆涉嫌偷税漏税和利益输送,将家族内部矛盾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

这两件事叠加,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双汇的信任,业绩也随之进入下行通道。

其次是“产品老化,竞争加剧”,双汇目前最畅销的产品仍然是王中王系列,但传统火腿肠市场早已被新兴品牌瓜分。

比如锋味派的爆汁烤肠、东方甄选的DHA鳕鱼肠、盐津铺子的低脂鸡胸肉肠,都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而双汇在研发上的投入,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每年仅约2亿元。

与其数百亿元的营收规模、“全球最大肉类公司”的称号相比,这些研发费用实在不成比例,产品缺乏创新,又面临新品牌的围攻,营收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双汇也并非坐以待毙,最近公司在拓展新渠道方面有所动作,肉制品在超市、便利店、零食店等渠道的销量增长了70%,供应给山姆、盒马等高端超市的生鲜肉品类,销量也增长了近20%。

而且,随着万隆去年正式卸任,儿子万宏伟接棒,第三代万子豪也进入核心管理层,双汇正式进入“少帅时代”。

更受关注的是其海外布局,今年1月,万隆当年以71亿美元收购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从双汇体系拆分出来,重新在美股上市,84岁的万隆亲自赴美敲钟,这已经是他职业生涯第三次敲响上市钟声。

如今,双汇成为同时拥有A股、港股、美股上市企业的跨国集团,史密斯菲尔德很可能成为双汇未来的“第三增长极”。

但话说回来,无论股权结构多么精巧,海外布局多么宏大,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始终是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

双汇当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将过多利润分配给了境外股东,导致自身缺乏足够资金投入创新和新品研发,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

结语:

至于双汇这出“豪横分红”的大戏,说到底还是围绕着“家族利益”和“境外回报”在转,通过高分红让控股方快速回收资金,再借助海外平台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将资金重新投入国内业务和产品创新,即使手握史密斯菲尔德这张“海外王牌”,也难以扭转国内市场的颓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算盘   流向   境外   股东   利润   万隆   特克斯   肉联厂   公司   史密斯   猪肉   资金   集团   漯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