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鄂尔多斯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开展“高氢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气制烯烃”研究,系统探索提升合成气制烯烃氢原子经济性的创新思路与核心技术,相关成果发表于全球顶尖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这是鄂尔多斯实验室成立以来,首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
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技术作为新兴催化技术路线,借助多功能催化剂集成水煤气变换、合成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等反应,可大幅缩短生产流程、节约投资成本,并降低物耗与能耗。
传统烯烃合成要求原料氢碳比(H₂/CO)>2,这导致煤基合成气在水煤气变换工段产生大量CO₂排放;同时,原料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多转化为水,相当于将成本高昂的氢气转化为废水,造成资源浪费。
团队研发出一种钠改性的FeCₓ@Fe₃O₄核壳催化剂,其在微观界面上实现了水煤气变换与合成气制烯烃两大功能整合。借助水煤气变换反应,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原位转化为氢气,供烯烃合成再利用,最终将目标产品的氢原子经济性提升至66%~86%,同时大幅抑制水对催化剂的过度氧化作用。本技术的氢原子经济性远超传统路线——传统水煤气变换-甲醇合成(氢碳比 2~2.05)-甲醇制烯烃路线的理论氢原子经济性(50%)及实际值(43%~47%)。团队通过同位素示踪实验及阻断水煤气变换途径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该耦合机制的有效性,还定量明确了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贡献,为这类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奠定了基础。
“高氢原子经济性与催化剂两种反应功能的活性匹配度密切相关。水煤气变换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启动,而制烯烃反应则需要较高温度的活性条件。”鄂尔多斯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350℃、2MPa的反应条件下,采用氢碳比1.5的原料时,CO单程转化率可达约95%,烯烃选择性超过75%(基于烃类产物),烃产率达33wt%(基于原料);经过500小时连续反应测试,该催化剂性能保持稳定。

在水煤气变换(WGS)与合成气制烯烃(STO)的耦合作用下,氢原子经济性和烯烃收率都得到提升
基于在提升合成气转化的氢原子经济性方面的突破,该催化剂实现的水煤气变换-合成气制烯烃耦合路线,相较于传统水煤气变换-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路线,显著降低了总蒸汽消耗量、总废水生成量及 CO₂排放量,全生命周期环境因子降低46%。该技术不仅可为现有烯烃生产提供高效替代方案,更凭借对氢气原料的高效利用能力,为碳中和时代绿氢高效应用提供了可能。
未来,鄂尔多斯实验室将持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自身科研平台优势深化相关领域研究,推动技术低碳化应用,为烯烃生产领域降本增效与绿色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创新平台建设处 鄂尔多斯实验室)
点击查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
点击查看科技政策面对面专栏
点击查看蒙科聚发布专栏
点击查看基础研究专栏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