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子芯片能将单色光转为三色光 可作为量子计算和高精度测量新工具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子芯片。这种光子器件可将单色激光光源被动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无需任何主动控制或反复优化即可稳定工作。这一突破技术为研究量子计算、高精度频率测量及光学计量提供了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传统光子器件虽可捕捉和操控光子,实现光子流的分离、引导、放大和干涉,但功能有限且难以批量稳定生产。与普通棱镜只分解光色不同,芯片如果能直接产生输入光中原本不存在的新频率,不仅节省额外激光器占用的空间和能量,还能产生目前尚不存在的光频率。

研究人员设计并测试了一种新型芯片,该芯片能够可靠地将一种颜色的光(如上图左下角的橙色脉冲所示)转换为多种颜色的光(如右下角从芯片射出的红色、绿色、蓝色和深灰色脉冲所示)。该芯片由一系列环形结构组成,每个环形结构都是一个谐振器,可使光循环数十万次甚至数百万次,从而确保入射光与芯片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其频率翻倍、三倍甚至四倍。图片来源: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

实现这一功能依赖特殊的非线性光-物质相互作用。但非线性效应非常微弱,为增强效果,科学家使用光子谐振器让光在芯片中循环多次,弱效应叠加即可形成明显效果。不过,单一谐振器生成多种频率仍存在局限。

此前,团队提出使用微小谐振器阵列协同工作的方法,通过数百个微环组成的阵列放大非线性效应,引导光沿边缘传播,并可将脉冲激光转化为多频率光。在最新研究中,团队发现阵列本身就能提高频率转换的成功率,无需主动调节。实验显示,6块同一晶圆上的芯片在输入标准190THz激光后,均产生二、三、四次谐波光,对应红、绿、蓝三色光。而3块单环芯片即便使用嵌入式加热器,也仅一块在有限条件下产生二次谐波。

团队表示,阵列中小环和“超环”之间的不同循环速度,使光在芯片中更容易满足转换条件,相当于被动实现匹配。随着输入光强度增加,芯片还能生成更多频率光,类似此前的多频率光效果。

这一方法对光学计量、频率转换和非线性光学计算中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无需主动调节即可高效工作,为芯片光源的多功能、批量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科技   单色光   色光   光子   量子   测量   芯片   工具   频率   谐振器   阵列   脉冲   团队   谐波   光学   效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