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贴一张手机膜要花75元!你的手机膜还找人贴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孙佳琪

您的手机贴膜经常换吗?您是自己贴还是选择专业服务?近日,几位市民和记者的贴膜经历令人印象深刻。一面是线上低至9.9元包邮的自贴膜,一面是线下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的专业服务,小小的手机膜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商场某品牌手机膜店:

曲面屏钢化膜75元起卖

10日,济南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反映,周末去逛商场时,一个品牌手机贴膜店的宣传牌吸引了她:100元贴9次(原价25元一次)。张女士手机贴膜刚好要换,她记得上次在美食城的小摊上贴的软膜还花了30元,如此实惠的价格不能错过。

“啊?75元!怎么那么贵?不是100元9次吗?”听了店员的报价,张女士惊讶地问。“您这是曲面屏,曲面屏的钢化膜就是贵,软膜也要近三十元,直屏的就便宜一点儿。”

张女士之前的手机贴膜都是软膜,想换个钢化膜,又觉得太贵了。“店员说正值活动期间,充150元可以贴4次,算下来不到40元,而且这四次也可以贴其他人的手机,非常划算。”于是,张女士就办了会员卡。

店员的接下来的操作让张女士有点蒙了了,贴个钢化膜不但用上了胶,还用上了烤灯,“这真的不是再做美甲吗?”面对张女士的疑问,店员解释,钢化膜比较硬,曲面屏手机贴膜必须用‌UV胶水(紫外线固化胶)‌,这是一种通过紫外线照射实现快速固化的光敏胶粘剂,能有效解决边缘翘边、进灰等问题,确保屏幕紧密贴合。

店员贴完膜,张女士的手机像换了新的,刷屏幕丝滑极了,“一时还有点儿适应不了”。张女士当时觉得很满意,只是晚上刷社交平台时,发现某手机贴膜工厂店所有型号的贴膜,全都9.9元一张,两张更便宜,15.8元。

觉得自己交了“智商税”的张女士赶紧上网查自己贴的品牌,发现线上线下一个价,即使在闲鱼上交易,最便宜的也要20多元,“有的还不提供线下服务,这样来看,30多元还是挺值。”

12日,记者探访了张女士所说的品牌贴膜店。时隔两天,贴膜店的宣传牌换成了“钢化膜10元起”。恰逢一名会员来换贴膜,这名会员是直屏手机,之前办了100元9次的卡。店员见她手机贴膜摔碎,手机也有些划痕,建议她升级为150元的套餐,但是顾客不为所动。

“我们店曲面屏钢化膜最便宜的就是75的,还有140多的,160多的。”店员表示,曲面屏的工艺和更换流程等方面都比直屏贵,30多元并不算贵。记者看到,柜台上的价位牌上,160元一张的钢化膜,办会员640元可以贴9次,算下来70多元一张。

赛博数码广场贴膜店:

贴14英寸的电脑屏幕膜才花了50元

其他地方的线下贴膜也这个价吗?记者又走访了赛博数码广场。“我们店一般10块就能贴,钢化膜、软膜都有10元的,也有20元的。”一位女老板表示,她还拿出一款手机膜举例,“这个膜别的地方39.9元,在我这里20元就行,我们进的货都是中低端价位的,这里的店差不多都是这个价。”

记者询问触摸屏电脑贴膜多少钱,女老板检查尺寸后说50元。记者的电脑是14英寸,店里没有适合的尺寸,女老板拿出一张16英寸的,裁剪后很利落地贴好了膜。“这是磨砂防眩光贴膜,可以很好地解决屏幕反光问题,也不影响触屏功能。”女老板解释,记者检查后发现,贴膜后的屏幕上果然不再出现人影。

女老板这里的各种膜不少,记者想起了自己的智能手表已经摔过几次,也需要贴膜。她的店里没有相关型号,又给记者推荐了一家膜比较全的店,并告诉了记者一个价格线:20元。

这是一家品胜数码配件,老板说的价格比女老板说的贵了5元。“这是专用产品,不能讲价。”老板表示,这款产品顾客自己也能贴,膜的外面有个框,把框对准手表表面,轻轻按下去,很快就好。贴好膜后,记者发现有一处稍微有点儿翘边,老板拿出白边填充剂一抹,不贴合的地方瞬间变得贴合,白边不见了。

记者询问曲面屏的贴膜为什么那么贵,老板说,曲面屏的工艺导致贴膜确实存在技术门槛,屏幕公差与膜体适配也有一定难度。“别看品牌看质量”。老板建议,他还拿“大猩猩”牌和品胜举例,“两个牌子的膜差不多,因为大猩猩牌更出名,它卖得也贵。”

越来越多人追求性价比:

自己贴膜或干脆让手机“裸着”

虽然大街小巷不乏贴膜店,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贴膜。“我都是网购后自己贴,现在商家都会附上工具,扫二维码也有视频教程,自己也能贴得很好。”70后高先生表示,由于他的技术比较好,亲朋好友同事,身边很多人的手机贴膜都是他贴,“他们都调侃我即使失了业,也可以去干贴膜。”

“我也是自己贴,贴膜是个易耗品,我一般都是一次购买好几张。”95后小言说,现在很多贴膜是“傻瓜型”,可以说有手就能贴,完全不用担心起泡、不服帖等问题,“人家专业贴膜也是练出来的,多试几次就好了。”

90后女生小佳现在已经不给手机贴膜了。从大学拥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开始,手机膜就如影随形,成了小佳安全感的来源。从高清的钢化玻璃膜,到磨砂膜、再到防窥膜,基本上都贴了一个遍。更换手机贴膜的频率也从一开始一两个月慢慢成半年,淘宝十几元自己动手贴的尝试过,七八十元的蓝光防窥膜也贴过,可是用来用去还是觉得太容易磨损破旧了。“总换吧,‘肾疼’,不换吧,磕破边角看着又很难受。虽然以前换了新膜像换了新手机一样很开心,可是现在发现,还是直接‘裸奔’上阵用着更省心。”小佳说。

另一部分注重体验的消费者,则愿意为服务付费。这种分化推动市场呈现两极化趋势:一端是线上平价市场的持续扩张,主打高性价比与便捷性;另一端是线下专业服务的升级,通过透明化定价、标准化服务吸引客户。就像张女士说的,“物理除尘、化学清洁、膜片定位、边缘检查……人家那一套流程下来,看上去就觉得专业又认真”。

研制一张手机膜需20多道工序

高端防护膜需求将激增

手机贴膜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微型科技创新史。产品已从最初的单纯防刮保护膜,演进到功能型保护膜系列,包括防窥膜、镜子膜、AR膜、磨砂膜、高清膜等多种类型。

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贴膜的附加值。以裸眼3D膜为例,不仅集成了新型纳米光学材料,还囊括了裸眼3D技术,透过一张膜就能呈现3D视觉。而集成高分子聚合材料创新的自修复水凝膜,则以独特的分子结构“以柔克刚”,成为“摔机党”的福音。

“研制一张手机膜往往需要20多道工序。”业内人士透露。有的手机膜产品辐射上下游企业达500多家;有企业通过无数次尝试,将手机膜厚度从0.4毫米、0.2毫米,一步步降至0.1毫米的极限值。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过11亿人,庞大的市场、多元化需求,提供了广阔空间,手机贴膜早已不是简单的“屏幕保护套”,而是成为兼具功能性与消费属性的刚需产品。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数码店、品牌门店共同构建了多元销售网络。一些头部企业如绿联、倍思、闪魔、邦克仕等,通过品牌化运营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2025至2030中国手机膜市场经营效益及未来竞争力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膜市场在2025至2030年将迎来结构性的增长与变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17亿元稳步攀升至2030年的3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3%。

这一增长背后,是智能手机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与屏幕技术的快速迭代—— 近12亿智能手机用户中,5G手机占比超过85%,而柔性屏、折叠屏等高端机型出货量占比预计从2025年的18%升至2030年的34%,直接推动高端防护膜需求激增。

(部分资料参考新华社稿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数码   手机   财经   记者   曲面   店员   市场   女老板   齐鲁   老板   贴合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