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远是最有力的表达。我知道了信仰、信念、信心特别重要,张老师传给我的精神力量,我会延续下去。”
“祝大家山花永远烂漫,梦想永不落空”!
文字的力量有多振聋发聩?看看宋佳在第30届白玉兰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就可以深刻感知。
她说得并不“漂亮”,没有冗长的感谢名单,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叫作真诚创作的力量。
中国人难道真的讲不出好故事吗?
《人民日报》已经把答案摆到了明面上,不会有人永远为“老配方”买账,不注水的新创作才是创造“爆款”的秘方。
并且,爆款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诠释的,演员必须读得懂剧本,领会得了精神,至少不能是一个只会读台词的“绝望的文盲”。
宋佳长得并不像张桂梅校长。
她皮肤白皙,面颊轮廓流畅,脸上没有岁月雕刻出来的纹路,眉间也没有常年惆怅积攒下来的沟壑。这样一个连身高都比原型高出大半个头的演员,怎样才能诠释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呢?
可宋佳“扮上”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看到了张桂梅校长。
脸上胶原蛋白太多没有关系,饿到极致皮肤自然会“棱角分明”。皮肤白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太阳暴晒加深色粉底,化妆师有的是办法让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在外形上无限贴近。
从接到剧本的那一刻起,宋佳就没有苦恼过外形差距。如何诠释一个不屈而真挚的灵魂?才是她唯一困扰的问题。
为了离张桂梅更近一些,宋佳看遍了有关于张桂梅校长的采访。
大荧幕上的张桂梅总是温柔而坚定的,她似乎永远都不会认输,无论对方多么蛮不讲理,她都会咬紧红线、据理力争。
如果只是塑造一个标志性女战士,这些素材对于宋佳来说完全够用,可一个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真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吗?
宋佳决定去张桂梅的灵魂深处看一看,她无数次走进大山,了解山村女性的生存境况,她无数次走进张桂梅的校园,观察张桂梅与学生的精神面貌。
慢慢地宋佳好像懂了,张桂梅并不仅仅是一个在教育一线奋斗的校长,她是一个向性别偏见发起冲击的战士,是扭转女性社会定位刻板印象的殉道者。
她所争取的,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朵朵开在山区的花朵,而是更为深刻化、精神化、理想化的平权斗争。
这份鲜活的理想追求,让宋佳震撼不已,也让她喜不自胜。
在她读懂张桂梅的那一刻,所有漂浮在字面上的苦难都变得无比深刻,但也是在那一刻起,她站在那里就像张桂梅了。
婚姻自由、生育自由、求学自由、男女平等……很难想象,这些沉重而尖刻的关键词,竟然成就了一篇无比热血的女性群像。
大荧幕上,张桂梅与女记者方琼同进退、共奋斗,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臂膀为乡村女童塑造了一个安全港。
谷雨等女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学校,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回归校园,最终走上了一条开阔而宽广的康庄大道。
观众席上,本应是竞争关系的提名者们,眉眼含笑地看着宋佳捧起白玉兰最佳女主角奖杯。闫妮更是笑得犹如六月朝阳,将一束木棉花献给了实至名归的最佳女主角。
就像网友们所说的那样,这一刻“嫉妒”不应该还是“女”字旁,我们女子本来就很好。
晚些时候,宋佳的获奖感言更是登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热榜。
就像她所说的那样,40多岁的她站在颁奖台上,不是因为她塑造的角色多么明艳动人,而是因为她与她身后的创作者们,共同成就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共同诠释了一颗不屈的灵魂。
她从张桂梅校长身上汲取的力量,以影视作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传递给了需要这股力量的人。
这便是影视作品的初衷,人间烟火气中从来不缺少真善美的灵魂,将这些真善美公之于众,让观众的心灵受到震动共鸣,才应该是创作者们的第一要务。
这番铿锵有力的发言,很快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力挺。
创作者每天都在追求什么呢?无非就像《山花烂漫时》所诠释的那样,人间有梦,那么就去实现它。
获奖感言寥寥百字,却完成了感谢、称颂、期许几件大事,惹得网友们直呼,好久没有见过这么有文化的明星了。
从什么时候起,明星成了“九漏鱼”的代名词,连背个台词都成为值得营销的事呢?
很遗憾,这便是当前内娱乱象。
老一辈文化工作者出口成章,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诠释角色内核。新一代流量明星头脑空空到难以想象,你永远都猜不到词汇极其贫乏的他们,冒出的下一句会是多么惊世骇俗。
提笔忘字、读音出错……不知从何时起,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了。
只要他们不犯什么原则性错误,就算搞出常识性笑话,粉丝们也只会哄着说。那他们闹出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粉丝也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每年6月初,明星们总要蹭一轮高考的热度,祝福考生们高考加油本没有错,但说人家门门“100分”多少就有些伤人了。
明星们说话前也不好好想想,100分哪里够用?
郝蕾更是在综艺节目中公开表示,最近几年,不少朋友会将自家“不成器”的孩子拉到自己面前,希望她能够帮忙引领孩子走上文艺这条路。
这些孩子往往外在形象还不错,但是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读文章都得依靠语音朗读。
郝蕾自己都不由得感叹,娱乐圈是什么绝顶回收站?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吃饭?
这群连书都看不下去的人,真的读得懂故事吗?连剧本都看不懂的他们,又怎么演绎角色呢?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文艺工作者的文凭到底重不重要?对此,绝大多数人认为文凭可以稍微放一放,但文化绝对要紧抓。
很多流量明星的粉丝奉此为“至理名言”,然而他们似乎只聚焦于前半句,对后半句闭口不谈。
这种小范围狂欢,或许可以为他们家哥哥姐姐给予一些流量资源,但没有文化,没有演技,没有生活经验的“流量明星”又能走多远呢?时间和市场会诠释,何为大浪淘沙。
参考资料:
环球网:《人民日报评宋佳获奖感言火出圈:用“创作的能力”赢得大流量》
时尚芭莎:《意料之中的宋佳,实至名归的视后》
人民日报:《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北京日报:《山花烂漫时》塑造丰富女性群像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