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决定赌一把,不到24小时,关税政策又变卦,中国一点都不急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8月1日的最后通牒,是真是假?特朗普用24小时里的第28次变卦,把全世界耍得团团转。

而这场看似围剿14国的关税大戏,真正的观众和主角,却另有其人。

——【世界乱了,市场却“躺平”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一次挥舞起来,这次对准了14个国家,税率从25%到40%不等。按理说,全球市场应该抖三抖。

可诡异的是,除了最初消息传来时,道琼斯指数象征性地跌了一下,日本车企的股价晃了晃,整个金融市场的反应竟然是出奇的冷静,甚至有些麻木。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被“狼来了”的故事讲疲了。就在宣布8月1日是“铁打的”最后期限不到24小时前,特朗普本人还亲口说,这个日期并非“100%确定”。

据统计,这已经是他围绕同一件事的第28次立场反复。

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反而成了一种新的“确定性”。投资者们开始怀疑,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围剿,到底会不会真的全面落地。

世界各国的官方回应,也透着一股子困惑和无奈。马来西亚说“希望继续磋商”,南非总统觉得30%的关税“不可理喻”。

就连美国自家的财政部长贝森特都坦言,同时与这么多国家开战,让谈判桌前出现了“交通拥堵”。

一片混乱中,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猜测。这出戏,到底要怎么演下去?

——【盟友的棋盘,顺从或惩罚】——

在这场混乱的大戏里,美国的盟友们被推到了最尴尬的位置。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表态就很典型——“深表遗憾”,但“谈判将继续”。潜台词是,我们很受伤,但还得接着谈。

毕竟,在农业市场开放和汽车关税这些核心利益上,日本退无可退,可不谈的后果似乎更严重。双方拉扯了几个回合,至今仍在僵持。

韩国的处境则更直接。总统李在明明确表示,国内事务缠身,根本无力在最后期限前与美方达成协议。这等于直接告诉美国:最后通牒,我们接不住。

有反抗的,自然就有“识时务”的。越南在此轮通牒之前,就悄悄与美国达成了协议,接受了20%的“友情价”关税,但对可能存在的转口商品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同时对美国商品敞开零关税大门。

一碗水端不平,恰恰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的。越南的“顺从”被塑造成一个范本,用来敲打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家。

柬埔寨、泰国面临的高达40%的关税,更像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惩罚”。

这是一场规则完全由一方制定的游戏。美国不仅可以随意设定关税,甚至还禁止他国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要么接受,要么被惩罚,盟友们在这张棋盘上,几乎没有选择。

——【绕不开的中国,藏在牌桌下的真正对手】——

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在这份长达14国的关税名单上,你找不到中国的名字。

难道中国被放过了吗?恰恰相反。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14个国家大多是中国的紧密贸易伙伴,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它们深度嵌入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供应链。

有一种观点一针见血:谁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越紧密,这次被征收的关税就越高。

这根本不是一场针对14国的战争,而是一场“声东击西”的围猎。美国精力有限,无法同时与中国和其他十几个国家缠斗。

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迂回策略:先用关税大棒逼迫中国的贸易伙伴们“选边站”,切断中国的供应链触角,最后再回过头来,集中精力对付那个最主要的对手。

你看,就在对别国极限施压的同时,美国却在焦急地寻求与中国对话。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轮番表态,希望在未来几周与中方会面,甚至暗示可以谈一些超越贸易的话题。

这难道是善意吗?恐怕未必。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原因是,美国急于让中国放宽稀土的出口限制。

原来,那个没有出现在名单上的国家,才是这场牌局真正的中心。中国没有被“豁免”,而是被当成了唯一一个需要坐下来、用谈判来解决的对手。

其他国家都在屏息凝神,等待着中美博弈的结果,因为那将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把视线从全球拉回美国国内,你会发现,这场看似蛮横的关税战,其实源于一种深刻的内部焦虑。

最直接的焦虑,是钱。财政部长贝森特毫不掩饰地宣称,关税将为美国带来巨额收入,全年预计超过3000亿美元,目前已经到手了约1000亿。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笔钱对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更深层的焦虑,来自政治。特朗普政府正面临一系列国内挑战:“大而美法案”引发的社会撕裂,迟迟不降息的美联储带来的经济压力,甚至还有马斯克成立第三党所带来的潜在选举威胁。

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对外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挥舞关税大棒,就成了一招屡试不爽的政治手腕。这既能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又能塑造一个“为国而战”的强硬领袖形象。

然而,这种建立在强权和威胁之上的策略,也可能是一种战略误判。有分析认为,美国或许高估了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绝对重要性。

许多国家并没有如预期般主动上门求和,反而在拖延和观望。

更何况,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高昂的关税成本,最终很可能会通过物价上涨,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自己头上。

剥开全球市场、地缘政治、国家战略的层层外壳,你会发现,所有这一切混乱的根源,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特朗普。

他的行事逻辑,从来不是基于传统的政治或经济理论,而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意志和商业赌博。

那个关于“8月1日”最后期限的24小时闹剧,就是他行事风格最完美的缩影:用极限施压制造混乱,用反复无常让对手无从判断,从而在谈判桌上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这无关对错,只关乎输赢。

他对14国的威胁,对中国的喊话,本质上都是在抬高自己的赌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这场赌局,远未结束。

就在全世界还在消化这14国关税清单时,特朗普已经抛出了新的赌注:计划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的新关税,并考虑对部分药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未来,或许还有半导体。

牌桌上的筹码在不断加码,而整个世界,都被迫陪着他玩这场危险的游戏。

参考信息: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489900868752230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财经   关税   中国   小时   政策   美国   国家   大棒   盟友   贸易   混乱   对手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