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藏在驻马店的千年古县,竟是海内外蔡姓祖源之地,更是伏羲画卦、孔子厄困的文化宝库!你敢信吗?
如果你要问中国最古老的县城有哪些?河南上蔡绝对能排得上号!这个被称为“千年古县”的地方,可不是浪得虚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蔡,蔡国就此诞生,至今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
蔡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国之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为抵御江淮之南蛮夷的袭扰,封其胞弟度于蔡,始称蔡国。蔡国在蔡建都500余年,历经18代25君。蔡国自立国之初曾经兴盛一时,据《左传》记载,在春秋前期140多个诸侯国里,蔡国是12个大国之一,地跨淮、汝河流域,其疆域最大时南至大别山北麓,北至郾城、商水,东至安徽省西境,西至平顶山市区。由于蔡国同周王室关系密切,经常随周王室南征北战,最主要战役有周桓王七年(前713年)同宋卫等国联盟伐郑,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同周、陈、卫伐郑。
春秋初年,蔡国具有一定实力和独立性,甚至其他诸侯国君废立都由蔡国作主。蔡国曾一度强盛成为周朝东方的重要的诸侯国,起着“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的作用,后来逐渐衰弱,夹在晋楚等大国的中间,经常受大国的侵扰,几经覆灭,二迁其都,蔡民不断迁徙。为求生存,有的蔡民坚持生活在蔡国的故土上,有的被掳往楚国,有的到江南沿海寻求吴越的庇护,有的流徙到中原他乡,有的流落到台湾甚至飘泊到海外。
踏入上蔡县,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那座保存完好的蔡国故城。这不是普通的土堆,而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西周古城遗址之一。
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全部由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还能清楚地看到小夯窝圜底。站在这里,你仿佛能听到三千年前工匠们“嗨!嗨”的打夯声。
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稍长。据《上蔡县志》记载:“蔡国故城:址高一二丈,周围二十余里,其形如山……” 故城原本有九座城门——南面三座、东西北各两座,设有瓮城、门卫房,内有宫殿区、作坊区和居住区,外有护城河、蔡侯墓及贵族墓葬区。
城内中部的二郎台,是一处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六七米,这里就是当年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还有大量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证明当年这里有庞大的建筑群。
说到上蔡,就不得不提蔡姓的起源。蔡国为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同母弟姬度于蔡,人称蔡叔度,这就是蔡氏始祖,也是以国为姓的姓氏之一。
天下蔡姓都把上蔡作为蔡氏的发源地和祖根地。每年的清明,都有海内外蔡姓后人前来祭奠蔡仲和蔡叔度。
有趣的是,虽然上蔡是蔡姓的发源地,但如今上蔡总人口150多万人中,蔡姓人口只有三四万,不到总人口的3%。甚至某些以蔡命名的村镇,连一家姓蔡的都没有。
为什么呢?原来蔡国被楚国三次灭亡后,王公贵族和名商大家都随着国君走了,先迁到新蔡,然后迁到下蔡,由下蔡再迁到浙江福建一带,最后由福建再迁往海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外蔡氏宗亲那么多!
上蔡与伏羲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上蔡之“蔡”字,由“草”和“祭”组成,“草”指的就是蓍草,“祭”代表祭祀中占卜用的神龟,所以“蔡”就特指“蓍草下面的神龟”。
上蔡伏羲画卦亭位于蔡河北岸的上蔡县城东15公里的塔桥乡白龟庙村。这里原有白龟祠,祀伏羲,有伏羲墓。明清之际,每年都在此举行祭祀大典。
画卦亭建在一个砖砌的高台上,为八角形钻尖顶,上覆以灰瓦。檐下八方分别有“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个大字,彰显着这里与易经八卦的深厚渊源。
门侧两根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
上蔡的文化底蕴不仅存在于古迹中,更活跃在民间艺术里。担经挑是上蔡县最为奇特的原始祭祖形式。它起源于汉代末年的上蔡县洙湖镇一带,是一种融舞蹈、戏曲、音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庄重而又热烈。表演者穿彩衣、彩裤,腰系彩裙。一部分人担经挑,一部分人列队打瓦子伴唱。送经人领唱,带领担经挑的众人边舞边唱。舞步有“十字花”、“剪子过”等,舞姿优美,步伐轻快,节奏明朗。唱词主要有《报母恩》《十七劝》《老来难》《孝当先》等数十种,旨在劝诫世人遵纪守法、孝敬长辈。
韩氏大铜器狮子舞则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新春拜年、节庆、婚庆、寿诞、祈雨求福等场合。表演时一人击鼓以语指挥全局,大铜器伴奏舞狮与武术互动。主要绝活有传铙、旋铙、空中抛铙、对击、闪击、间击、雄狮闹春、双臂展翅、对阵戏狮、二狮争雄等20多项。
上蔡不仅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当地美食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饸饹面是上蔡县本地的一种特色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
塔桥猪蹄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上蔡县塔桥乡塔桥村一张毛农民经过老中医的指点,研制出了卤猪蹄的秘方。该秘方由20余种中草药和10多种味料配制而成。按照这种秘方卤制的猪蹄,肥而不腻,色香味俱佳。
东乡疙瘩汤则是上蔡东乡人的家常饮食。制作的关键步骤是和面、饧面、拽和扇。这与外地疙瘩面最大的不同。俗谚自古流传有“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一说,意思是每年青蛙冬眠苏醒之后距离小麦收割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此时物候转换、暖风恒定,用于拽疙瘩的面比之冬春两季易饧好发,拽出来的疙瘩筋道软滑、软硬适中。
走进上蔡,你仿佛打开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从蔡国故城的夯土城墙,到伏羲画卦亭的八卦符号;从担经挑的古老旋律,到疙瘩汤的家乡味道,每一个元素都在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故事。
2006年5月,蔡国故城被河南省百万公众投票公认为我最喜爱的“河南省十大古城”之首。不仅如此,上蔡还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共同评为“千年古县”。
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县,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话说河南)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