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关税是幌子,特朗普借对俄制裁向中印“宣战”,北约开始行动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这招能够阻止俄罗斯发动进攻吗?以俄乌停火为借口,特朗普为什么却要对中印加征高达500%的能源进口关税?


美国当地时间7月14日,特朗普再次表示自己对俄罗斯感到非常不满,他还点名指责普京,称普京白天对他承诺停火,晚上却又在轰炸乌克兰。


那把悬在全世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锤

特朗普亮出的王牌,是一柄叫作“二级制裁”的巨锤,这锤子不直接砸向莫斯科,因为没用了,俄乌冲突至今,美俄贸易额雪崩了98%,传统的关税大棒早已挥空,真正支撑着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是东方源源不断的能源订单。


所以,特朗普的锤子瞄准了俄罗斯的客户们,新规极其霸道:任何国家胆敢继续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或天然气,美国将对其所有输美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矛头直指中国、印度和土耳其,这三个国家,消化了俄罗斯超过七成的石油出口,一旦制裁落地,俄罗斯每天的石油收入可能蒸发超过6亿美元。


这几乎等于从金融上给俄罗斯“断供”,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驻北约大使惠特克的话说得非常直白:只有让中印感到切肤之痛,才能真正重创俄罗斯。



“美国造,盟友付钱”

经济绞索已经备好,战场上的刀枪又从何而来?特朗普政府给出了一个让美国纳税人无法反驳的方案:“美国生产武器,北约盟友出钱购买,乌克兰负责使用。”


这是一项价值约100亿美元的新军援计划,钱不用从美国财政的口袋里掏,而是由德国、加拿大、北欧等盟友“众筹”。



美国军工复合体开足马力生产,欧洲盟友负责买单,乌克兰士兵则用这些武器去流血,一笔完美的战争生意,每一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说,不得不接受的)东西。


清单里包括乌克兰急需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海量导弹和炮弹,参议员格雷厄姆甚至放话,这些武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抵前线,这不仅是给乌克兰续命,更是要给普京的战争机器,迎头浇上一盆带着冰碴的冷水。



当个人恩怨压倒政治算计

为什么特朗普的态度突然如此决绝?答案可能比地缘政治更简单:他觉得自己被普京耍了,曾经,特朗普毫不掩饰对普京的欣赏,但如今,他的言语间充满了被背叛后的失望与愤怒,他认为,普京过去那些“口头上的客气”,全是毫无实质的欺骗策略。


这种从欣赏到憎恶的180度大转弯,正在把这场国家间的冲突,染上浓重的个人色彩,特朗普似乎在向世界证明,他才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强人,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他的威胁,而普京,显然误判了这一点。



将国际冲突演绎为个人恩怨,这既是特朗普独特的行事风格,也为他采取极端措施提供了最直接、最容易被公众理解的理由——这不是为了乌克兰,这是为了“我”的面子。


克里姆林宫的强硬与耐心

面对特朗普的雷霆之怒,普京的回应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些轻蔑,他的策略很明确:拖,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轻描淡写地将百亿军援称为“换汤不换药的生意”,试图从心理上藐视对手的价码。



普京的底气,来自仍在缓慢推进的战场,俄方宣称在战线上取得了“重大战果”,并且成功招募了数十万新兵,战争机器的“耐用性”似乎超出了西方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普京为这场战争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叙事。


在他口中,这无关乎与某位美国总统的个人恩怨,而是一场捍卫俄罗斯国家存亡的“主权斗争”,他那句“俄军靴子踏上的土地,就属于俄罗斯”的宣言,几乎断绝了任何妥协的可能,这是一种历史维度的宏大叙事,足以抵御来自大洋彼岸的任何一种最后通牒。



牌桌之外的玩家们,谁会成为代价?

当两个巨人在牌桌上互相扔出全部筹码时,牌桌边的人可就遭了殃,美国的二级制裁,与其说是打俄罗斯,不如说是“误伤”全世界,印度和土耳其已经发出了反制威胁,一个扬言要闹到联合国和WTO,另一个则暗示可以关闭美军赖以驻扎的因吉利克空军基地。


这些被波及的国家,手里也并非没有牌可打,而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则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当被要求为“北约钱包”慷慨解囊时,德国、希腊等国却发现自家的军火库早已空空如也,甚至遭到了本国军方的强烈反对。



意愿和能力,出现了尴尬的脱节,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大锤,在试图砸醒对手的同时,也正在敲裂自己建立的霸权基石。


50天的倒计时滴答作响,这不仅是特朗普与普京的胆小鬼游戏,更是旧秩序崩塌前发出的刺耳警报,无论谁先眨眼,世界都回不去了。



特朗普政府若想撼动俄罗斯,最直接的手段仍旧是军事,特朗普已经表态,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由北约、而非美国纳税人支付购买这些武器的费用。


北约秘书长吕特指出,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重新武装”乌克兰的计划,他们预计会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一系列武器装备,让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遭到更大的阻力。



可以看到,特朗普高调宣布向乌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却要求德国、加拿大等7国全额支付费用,美国仅负责协调运输,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德国已交付4套自用系统,库存告急,希腊被要求抽调本国防御装备,引发军方强烈反对。


有人提出,援乌武器应采用“*采购-租赁-报销”模式,即盟国先垫资,后续由乌克兰偿还武器,或从对俄冻结资产中扣除。



结语

总的来看,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本质是场豪赌,用制裁中印换取普京屈服,以北约钱包供养美国军火商,然而普京手中仍有底牌,莫斯科已经加强了与平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无论关税是否落下,真正的输家早已注定,欧洲被为援助乌克兰买单,而美国霸权正被自己的制裁铁锤砸出裂痕,特朗普的这一通牒,或许是亲手敲响了单极世界的丧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北约   幌子   关税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德国   盟友   武器   克里姆林宫   牌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