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两台炒菜机器人,
一人可以制作
公司百余员工、客户的午餐,
你信吗?
9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到
江岸区创立方产业园悦食荟餐厅
进行了实地探访。
午间,排起长队的取餐人流。记者史强 摄
18日9时许,长江日报记者达到这家餐厅。进门最右手一个档口,是餐厅唯一的师傅郭超玲的“工位”。食堂操作间很小,两个人同时站在里面都不易转身。郭超玲每天在里面清洗、预处理食材。整个食堂没有炉灶炒锅,两台肴滚牌炒菜机器人安装在档口边。
郭超玲独自一人操作两台炒菜机器人为百余人做饭。记者史强 摄
当天食堂安排有土豆烧鸡、回锅牛肉等6个菜。上午8时许,供应商就把新鲜食材送到食堂。除了少数蔬菜需要现场清洗分割外,其他食材都是洗净切好的净菜,郭超玲只用对各种食材进行预处理。
郭超玲按步骤提示将食材投入炒菜机器人。 记者史强 摄
10时30分许,郭超玲开始制作第一道“土豆烧鸡”。她打开炒菜机器人,按照屏幕提示音陆续投入调味料和食材,香气逐渐弥漫开来。“这锅菜有5公斤,制作需要29分钟,我们同步可以制作其他菜。”她按照同样的流程,在另一台炒菜机器人上开始制作干锅花菜,分量为2.5公斤,完成时间6分钟。
与传统餐厅后厨烟熏火燎不同,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并未闻到油烟味,站在机器旁也没有感到燥热。
炒菜机器人自动完成菜肴的加工。记者史强 摄
约1个小时,所有6道菜肴悉数完成。“我每天要给100多人做饭,用餐人数最多时有150人,所有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郭超玲原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后来在家做宝妈,去年无意中看到武汉智慧大厨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员工食堂操作人员,就成功应聘,培训2天就上了岗。
郭超玲将炒菜机器人制作完成的菜肴倒入托盘中。 记者史强 摄
“我觉得自己也不能算厨师吧,就像工厂的操作人员。”郭超玲笑着说,自己并不擅长厨艺,以前在家基本不做饭,实在不行就点外卖。现在工作日做员工餐,她只需要严格按照菜谱完成就行,“比自己回家做饭简单多了。”
员工小胡说,炒菜机器人炒出的菜,香气、色泽、味道和在餐馆点的外卖的味道差不多。
炒菜机器人制作的菜肴受到公司员工的欢迎。记者史强 摄
公司市场部经理谢贤达平时也在食堂用餐。他介绍,店里使用的两台炒菜机器人就是公司自己研发的产品。他表示,公司之所以开办这个食堂,一是给员工提供福利,同时也是给前来学习考察的客户提供一个观摩体验的实际应用场景。
“传统社会餐饮要满足这样的用餐人数,一般需要五六个人,而我们只用两台机器和一个不懂厨艺的宝妈就能胜任,极大节约了成本。”谢贤达说,这也为“厨艺小白”们在餐饮行业创业提供了路径,一对不懂厨艺的小夫妻接单每天为200人定制午餐,每月毛利就有4万余元。
出品:武汉城市留言板
来源:长江日报
【来源:武汉城市留言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