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还旅什么游,酒店都快住不起了!经济型酒店凭什么越来越贵?

五一期间人潮涌动的场景尚未远去,端午假期又接踵而至。

对于计划出游的人们而言,节假日往往伴随着各项成本的上涨,其中住宿费用的攀升尤为显著。

汉庭、如家这类曾以性价比著称的经济型酒店,在节假日价格动辄高达六七百元,不禁让人疑问:它们为何不再“经济”?

节假日酒店涨价虽是常态,但深究其背后,经济型酒店的涨价实为一种长期趋势。

以华住集团为例,从2017年一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其旗下直营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房价从169元涨至245元,涨幅达45%,甚至高于同期中高端酒店32%的涨幅。

这背后,是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后,从野蛮生长到存量整合的必然结果。

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酒店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端是配备高端设施的豪华酒店,另一端则是条件简陋的招待所。

干净卫生、价格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尚属空白。这一局面直到1997年,随着国内首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的诞生而被打破。

其借鉴了美国汽车旅馆的模式,以整洁的设施和合理的定价迅速赢得了市场。

此后,如家、汉庭、七天等品牌相继成立,开启了经济型酒店的“黄金十年”。从2000年至2009年,行业规模从23家暴增至3757家,翻了上百倍。

然而,伴随行业成熟,扩张、垄断与兼并随之而来。

借鉴美国酒店巨头的成长路径,国内品牌如如家、七天、汉庭通过上市融资,并大力推行特许经营(加盟)模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至2010年,国内经济型酒店数量已超5000家,市场逐渐饱和,竞争进入存量阶段。

以RevPAR(平均每间可售房收入)为衡量指标,各大品牌的经营数据开始出现连年下滑。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经济型酒店的服务与体验已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三四星级酒店及新兴的特色民宿也分流了大量客源。

面对困境,行业巨头们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一方面,通过收购整合扩大版图,如锦江收购七天维也纳,首旅收购如家,华住收购桔子水晶,形成了如今“华住、锦江、首旅”三足鼎立的格局。

另一方面,对原有经济型酒店进行“Plus版”升级,如汉庭优佳、白玉兰、如家neo等。

这些升级版本在装修、智能化及配套设施上向中高端看齐,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普遍比普通版本高出约30%。

与此同时,连锁巨头的行业议价权不断增强。

尤其在2020年行业受创时期,它们凭借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势扩张,整合了大量抗风险能力弱的单体酒店。

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化率从2019年的21%提升至2024年的32%。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头部品牌在定价上拥有了更多底气。

那么,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会一直上涨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市场的最终裁决者永远是消费者。当前,整个消费市场正趋向理性与性价比。

尽管节假日旅游热度不减,但人均旅游消费金额已远低于2019年水平,这表明消费者正变得更为谨慎。

此外,旅游市场的下沉趋势也为行业带来了新变数。

福建平潭、广西阳朔等小县城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店连锁化率仍不足25%,这为经济型酒店提供了新的增长蓝海。

就连万豪这样的国际高端品牌也宣布,将把今年30%的新开业酒店布局于三线以下城市。在竞争更为激烈的下沉市场,单纯涨价并非长久之计。

因此,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未来的竞争关键或许不在于无休止的提价,而在于如何实现“更高性价比的价值升级”。

干净舒适的住宿环境是永恒的核心需求,而一杯现磨咖啡、智能家居等细节体验则能有效提升吸引力,但这一切都需建立在合理的成本之上。

经济型酒店的创立初衷,是让出行者能拥有一床干净的被子,睡一个好觉。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这个朴素的需求依然珍贵。

作为消费者,所期待的归根结底是用可承受的价格,换取一次安心舒适的住宿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酒店   经济型   行业   锦江   节假日   价格   市场   品牌   国内   性价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