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三劝告:糖尿病谨记,早晨1大忌,中午2不要,晚上3不做

很多糖尿病人平时都挺注意饮食和运动,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其实啊,医生们在门诊反复提醒的重点,往往不是多吃什么,而是别做什么。

有时候一个小习惯,就可能把一整天的血糖都搞乱。尤其在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稍不留神,就容易让血糖“坐过山车”。

早晨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段之一。 很多人一早起床就急着吃饭,甚至没测血糖、没喝水就直接动筷。殊不知,经过一整晚的睡眠,身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如果这个时候不先喝点水,血液会偏黏稠,容易导致血糖上升。

医生提醒,空腹状态下先补充200毫升左右的温水,能让血液循环更顺畅,也能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而另一种常见错误是,一早空腹喝牛奶、豆浆甚至果汁,觉得能补营养。

其实这几种饮品的升糖指数都不低,尤其是果汁,哪怕是自己榨的,也含有大量果糖,喝下去后血糖会飙升,甚至让早上的胰岛功能更吃紧。

还有的人一早起床就喜欢运动,比如晨跑、快走,虽然锻炼是好事,但对糖尿病人来说,空腹运动很危险。

空腹运动会让体内糖原快速消耗,如果没及时补充,就可能导致低血糖,出现出冷汗、发抖、头晕的情况。

医生建议,糖尿病人早晨运动前最好先测个血糖,如果低于5.6mmol/L,应该先吃点全麦饼干、燕麦粥这类低升糖食物。 运动也别太剧烈,轻度拉伸或慢走更安全。

到了中午,很多糖友的问题又出在“吃太快”和“午休方式不当”。 有些人因为早饭吃得少,中午一饿就拼命吃,尤其是米饭、面条这种主食,吃得又多又急。

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血糖短时间内飙升,还会加重胰岛负担。

建议中午用餐要慢一点,每口咀嚼至少20次,让胃和胰岛有缓冲的时间。 吃饭顺序也很关键,可以先吃点青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这样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午餐后的午睡也常被忽视。糖尿病人午饭后马上躺下,是个大忌。因为刚吃完饭,血糖正高,这时候平躺会让胃排空变慢,糖分吸收更慢但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血糖一直居高不下。

医生建议饭后至少走动10分钟再午休,睡前也最好测一次血糖,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延续到下午。

此外,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睡太久容易打乱下午的胰岛素节律,反而让人更容易犯困、血糖更不稳。

再说到“中午的第二个不要”,就是不要过度依赖外卖。很多上班族图方便,午饭常常点快餐,可快餐里的油、盐、糖都比自己做的多。

研究发现,经常吃外卖的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比自己做饭的人高出1.8mmol/L。

尤其是油炸食品、含糖酱汁类菜肴,不仅影响血糖,还可能加重血脂问题。更健康的做法是提前备点清淡菜肴,比如蒸鸡蛋、炒苦瓜、炖豆腐,简单加热就能吃。

到了晚上,问题往往更多,也更危险。 很多糖友晚上容易放松警惕,觉得一天都控制挺好,晚饭就随便吃点什么都无所谓。殊不知,这种“补偿性进食”是糖尿病血糖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吃夜宵、喝酒、久坐这些习惯,几乎是血糖的“隐形杀手”。首先,晚上吃太晚,会让胰岛素夜间无法休息,血糖长时间居高不下。 最好在睡前3小时吃完晚饭,比如7点吃饭,10点以后才睡比较合适。

再者,晚饭后很多人喜欢坐沙发上刷手机、看电视,这种长时间久坐的习惯,会让餐后血糖持续上升。研究显示,饭后久坐两小时的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比饭后散步30分钟的高出30%。

因此,医生建议饭后活动是必须的,不一定非要快走,简单地收拾碗筷、擦桌子、在屋里来回走动,都有帮助。关键是别立刻坐下,更别吃完饭就上床。

还有一点,晚上很多糖尿病人习惯泡脚或者洗热水澡,虽然看似放松,但要注意水温。糖尿病患者常有末梢神经病变,脚部敏感度下降,水温稍高容易烫伤而不自知。

医生提醒,洗脚水温最好不超过40℃,可以先用手腕试一下水温再下脚。 同时,洗完脚一定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避免滋生细菌感染。

除此之外,很多糖友晚上喜欢喝牛奶助眠,的确牛奶中有色氨酸成分能帮助睡眠,但别空腹喝。空腹喝牛奶容易让血糖波动,建议加点全麦饼干一起吃,这样能让血糖更平稳。

还有的人觉得吃水果健康,晚上吃苹果或橙子,结果血糖反而高。

其实,晚上胰岛素分泌相对少,这时候吃水果容易导致血糖长时间高企。 最好把水果放在下午三四点吃,既能补充能量,又不影响血糖控制。

总的来说,糖尿病人要稳住血糖,不仅靠药物和饮食控制,更重要的是作息和习惯。早晨要防空腹低血糖,中午要防餐后高血糖,晚上要防持续性高血糖。

三个时段各有不同的“雷区”,掌握了规律,血糖自然更稳。在笔者看来,很多糖友控制血糖多年失败,并不是药没用,而是忽视了这些生活细节。

毕竟糖尿病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课题。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能影响胰岛功能的负担。 医生反复强调的这些生活禁忌,听起来简单,其实是血糖平稳的关键。

与其到处找偏方,不如先把这些基础的“早中晚三件事”做好,坚持一个月,很多人的空腹血糖就能明显下降,这才是真正的稳糖之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养生   劝告   大忌   糖尿病   早晨   中午   晚上   医生   血糖   糖尿病人   胰岛   胰岛素   水温   低血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