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经野心最大的国家,也是最有希望一统亚洲的国家,在被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之后,终于消停了。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美国开始打着盟军的旗号。
但日本却不履行他的大国担当,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进行彻底清算。尽管战争硝烟已经退去,但那些制造战争罪恶的魔头却始终阴魂不散,总想着死灰复燃。

在美军庇护下,侵华日军竭力声称他们是终战而非战败,一些政治高层更是竭力歪曲甚至否认二战历史,尤其是侵华历史,试图篡改控制人们的历史记忆。即便是到了新世纪,还是随处可见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子。

这一切背后是完整的意识形态武装:以神权为灵魂核心,以皇权为国家象征,以政权为统治工具,以军权为终极暴力,四权合一铸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根基。 日本的教育制度从明治起就全面军事化。
小学课本不讲和平,只讲忠勇。天皇不是普通人,是“天照大神”的传人,失忠即辱国。 从娃娃抓起的,是一种服从天皇、死而无悔的军人精神。
在德川时代实行“四民制度”,武士高高在上,不仅地位高,还掌握生杀大权。到明治维新后,表面废除武士阶层,实则将武士道彻底国民化。

作为日本战国时代崛起的一位雄才大略的枭雄,丰臣秀吉的野心远超常人。在成功统一日本后,他曾雄心勃勃地宣称:“在我有生之年,我誓言将唐之领土纳入我版图。
大日本国之威光,将覆盖朝鲜、琉球、南蛮诸国。三年灭朝鲜、五年灭中国、十年之内建立大日本帝国。”显而易见,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并非仅仅为了占领朝鲜,而是希望借朝鲜之地作为跳板,向中国发起进攻,达成自己“一统亚洲”的宏伟梦想。

1592年3月,丰臣秀吉指挥大军进攻朝鲜,调集了17万陆军和3万海军,兵分三路向朝鲜进军。面对日本军队的强大攻势,朝鲜毫无防备,迅速被打得溃不成军,釜山、汉城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日军迅速占领了庆尚、忠清、咸镜、全罗、京歌等地区。
至6月16日,平壤失守,朝鲜陷入绝境,不得不多次向明朝求援。

接到求援后,万历皇帝高度重视,立即指示派兵支援,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战况,初期派出的援军仅由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指挥,兵力有限且准备不足。
祖承训轻敌冒进,结果被日军击败,造成了“中朝震动”的局面。这一失利使明朝更加警觉,最终决定重整部署,任命名将李如松为提督,派遣4万3千名精锐赴朝鲜抗击日军。

李如松父子久经沙场,深谙兵法,很快扭转了战局。
平壤大捷,明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大片失地,日军被迫求和。
然而,秀吉提出的和谈条件极其苛刻,包括割让朝鲜土地、迎娶明朝公主等,明朝断然拒绝。

和谈破裂后,1597年,秀吉再次发动侵朝战争。
这一次,他孤注一掷,几乎倾全国之力。
然而,明军在朝鲜名将李舜臣的配合下,顽强抵抗。
1598年,秀吉在战争相持之际病逝,日军军心涣散,被迫撤退。
随着丰臣秀吉的死,他的“以3年灭朝鲜、5年灭中国、10年内建立大日本帝国”的野心,也成了一个笑话。

几百年来,很多研究者都不理解,促使丰臣秀吉发动这场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很难只用“野心”来解释他的这一疯狂行为。
有人认为,丰臣秀吉是因其三岁爱子鹤松病死,极为悲痛,“于是始有入朝鲜之志,盖自慰也。”这种说法近乎荒诞,而且不符史实。
鹤松死于1591年8月5日,而在若干年前,秀吉即已表明侵朝伐明的野心与计划,并已着手准备。这足以说明入侵朝鲜,借机征明大明,绝不是丰臣秀吉的一时冲动。

这场战争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库空虚,为日后满清的崛起埋下了隐患。
而朝鲜则饱受战火蹂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秀吉的扩张野心并未随着他的死亡而消散,反而在几百年后,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继承。

社会文化被军国主义色彩浸染 军国主义在日本社会文化中无处不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种文化活动都被赋予了军国主义的意义和色彩。
例如,传统的节日庆典被改造成宣传军国主义的舞台,在庆典上,人们高唱军国主义歌曲,挥舞着带有军国主义标志的旗帜,表达对天皇和国家的忠诚。 艺术领域也未能幸免。

绘画、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都成为宣传军国主义的工具。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描绘日军英勇作战、征服他国的场景,将战争美化成一种壮丽的事业。文学作品则充满了对军国主义的赞美和对侵略行为的歌颂,塑造了许多所谓的“英雄形象”,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
电影更是直接以战争为主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激烈的情节,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扩张欲望。 社会风气也被军国主义严重扭曲。

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社会形成了一种崇尚武力、轻视和平的氛围。年轻人以参军为荣,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
那些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人则被视为“懦夫”“叛徒”,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打压。这种扭曲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动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进程。

所以我们要警惕日本搞“邻国神圣化”,搞文化粉饰的魔术。更要反对所有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媚外软化。谁忘记历史,谁就有可能再次被历史的铁蹄碾压。
日本军国主义的火苗,从未灭过。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