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一场“史诗级”的公关翻车现场!前脚刚被罗永浩炮轰预制菜,后脚西贝老板贾国龙就自信满满地邀请官媒,直播自家厨房“自证清白”。结果彻底翻车了。
直播中,一位西贝厨师淡定地掏出一条提前腌制好的冷冻鱼,包装袋上明晃晃写着:保质期18个月。解冻、进烤箱、几分钟后出炉……一条“现烤鱼”就上桌了。
看懵的网友直接刷屏:“这不是预制菜是什么?!”“说好的现做呢?”“保质期一年半,你跟我说这叫新鲜?”
更打脸的是,国家明确规定:预制菜不允许添加防腐剂。那这条鱼是怎么做到放18个月都不坏的?西贝这一波操作,简直是把脸凑上来让公众打。
为什么贾国龙这么自信?
说实话,我也没想通。自家厨房怎么做菜的,老板自己不清楚吗?本质上,西贝玩了一个“概念擦边球”。根据现行规定,中央厨房统一预制、配送到店的菜品,不算“预制菜”。所以西贝理直气壮:我们这叫“中央厨房预制”,不叫“预制菜”。
但消费者眼里:“不就是换了个说法吗?”“提前半年做好冻着的鱼,和我超市买的预制菜有啥区别?”
其实用预制菜,真没毛病。说句大实话:绝大多数连锁餐饮,都在用预制菜。
为什么?两大核心原因:
1. 出餐快:人工现炒,一桌菜等半小时,翻台率怎么上来?
2. 口味统一:没有预制,怎么保证1000家店都是一个味?
尤其是招牌菜、秘制配方,更得靠中央厨房统一处理。否则咸淡不一、水平波动,品牌根本做不大。
消费者愤怒的焦点,根本不是“预制”
大家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欺骗”的感觉。你花现炒的钱,以为吃的是锅气十足的小炒。结果端上来的是加热包料理,这种落差,谁能接受?相反,外卖大家默认是预制的,便宜、高效、不装,反而没人骂。
解决方案其实特别简单:透明标注
只要做到一点,争议立马少一半。大大方方标注制作方式+合理定价!
· ️ 预制菜:标注“预制”,卖便宜点;
· ️ 半预制:标注“半预制”,价格适中;
· ️ 现炒:明确“现炒”,价格上去,吃的就是手艺。
这样好处太多了:就业多了:现炒需要更多厨师; 吃得更明白:消费者自己选;餐饮业更健康:好吃、新鲜、透明的店,才能真正留住人。如果所有店都卖预制菜,我还去店里干啥?直接网购回家加热不更香吗?
西贝这一波直播,没洗白,反而越描越黑。本质是没读懂消费者,我们要的不是绝对的“现做”,而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企业越是遮掩,公众越是反感。坦诚沟通、明码标注,才是长久之道。
你怎么看预制菜?能接受堂食吃预制吗?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
【免责声明】:文章的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