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登山遇难者身份曝光,唯一女孩死状惨烈,临终前朋友圈亮眼

遇难者之前拍摄照片

文|小泡芙

编辑|沐言体育

前言

前几天,青海玉珠峰南坡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登山事故,三名年轻登山者在攀登途中失联,最终确认遇难。

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了极大的讨论,景区曝光的真相让无数人直呼“活该”,一名遇难者的朋友圈曝光让人看到了他们最后的挣扎。

救援队

现在遇难者的家属也站出来发声了,可让人疑惑的是评论区的画风和之前完全是两个样子。

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遇难者的家属又说了什么?

爬山者

三人遇难与“被质疑的队友”

2025年4月12日,一支由4名登山爱好者组成的队伍悄然抵达青海玉珠峰南坡。

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中,包括一名女性队员和三名男性队员,其中领队张某曾成功登顶多座5000米级山峰。

但是他们却选择在玉珠峰封山期违规进山,刻意避开景区检查站,没有向景区报备,从野路进入登山区域。

攀登队伍

4月13日凌晨3点,队伍从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出发,据幸存者王某事后回忆,当时天气状况尚可,但气温已低至零下15度。

攀登至海拔5000米时,王某和另一名队员李某因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决定下撤,而张某等三人坚持继续攀登。

下撤前,王某曾劝阻队友,但张某认为天气不错,再坚持一下就能登顶,可没想到意外总是先来一步。

樊登队伍

4月14日下午,当地警方接到王某报警后立即组织救援,但由于违规登山,队伍未按规定报备行程,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经过48小时不间断搜救,救援队最终在海拔5600米的冰裂缝附近发现三名遇难者遗体。

遇难者账号发布视频

法医初步判断,死亡原先是失温症合并高原脑水肿。令人唏嘘的是,三名遇难者的背包中仅剩少量补给品,专业登山装备严重不足。

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最终以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画上句号,也为户外运动安全敲响警钟。

遇难女子

4月13日下午的时候,女性遇难者陈某在海拔5300米的攀登途中发布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动态。

这条配着灰暗天空照片的文案写道,睡的迷迷瞪瞪被叫起来换乘,那一刻真想换一个体面点的运动。

朋友圈曝光

定位显示为玉珠峰南坡,这条看似平常的抱怨,最终成为她留给世界的最后独白。

动态中提到的“换乘”被解读为队伍在海拔5000米处临时调整攀登路线,而体面点的运动则暗示她当时已对这次冒险产生强烈悔意。

当时气温很低

这不仅记录了一个年轻女孩最后的心理状态,更折射出违规登山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和准备不足。

就在无数人争执的时候,遇难者的家属发声了。

景区曝光真相

家属发声和评论分裂

事情发生后,景区也是第一时间协助救援,可没想到发现了他们的违规登山行为,但还是救人要紧。

事件曝光后,网友对提前下撤的两名队友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既然他们察觉到风险并决定下撤,为何没有坚持劝说其他队友一同返回?

攀登者

如果当时所有人一起下山,或许悲剧就能避免,但也有人反驳,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每个人的判断力和体力都可能受限,强行要求队友下撤并不现实。

从法律角度看,同行者在登山活动中负有相互救助的义务,但在现实中,高海拔环境下的决策往往充满矛盾。

遇难者攀登画面

提前下撤的两名队友可能因恐惧或误判而未能坚持劝说其他人,甚至可能自身也处于体力崩溃的边缘。网友的谴责虽有一定道理,却也忽略了极端环境对人判断力的影响。

面对他们的违规操作,网友却不是吃素的,一些不顾劝告甚至违规进入的人,自己出现了失误还要浪费这么多社会资源,也是很不值得的。

并且攀登这么危险的玉珠峰,不仅不报备甚至还私自登山,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这也是人最大的不幸,把自信无限放大,把敬畏抛诸脑后。

网友评论

就在所有人谴责他们的自大和违规操作时,一个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发声了。

他表示在这遇难者里面有一个是他的哥哥,在接到登山遇难的噩耗之后,家里人的天都塌了,难过至极。

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扣下留情,不要再说他们了,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结局,只希望网友能口上积点德的,让逝者安息。

网友评论

这条留言发出来之后,无数“好友”现身,为这些人澄清,将评论区反转。

他们表示之前和他们一起爬过山,他们人很好,爬山途中也经常主动帮助体力不好的队员背包,下山时哪怕再冷也会等最后一个下山的人。

网友评论

他们的朋友一生热烈,但是他却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大山里,他已经用生命付出代价了,只希望网友能够放过他们。

一些相熟的登山爱好者到现在也不敢相信离世的消息,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只希望他们能够安眠在这一刻。

他们人的很好,他的朋友也不希望他被误解,纷纷为他说话。

网友评论

安全底线与规则敬畏

玉珠峰事件并非孤例,这些年,违规登山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

2024年,一对情侣在秦岭未开放区域攀登时遇难,搜救耗费大量公共资源,2023年,四姑娘山一名驴友因私自穿越无人区死亡,家属最终承担了部分救援费用。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登山者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别人能成功,自己也能行”,却忽略了规则背后的安全逻辑。

玉珠峰路线

玉珠峰封山期禁止攀登,正是考虑到极端天气和雪崩风险,而绕过检查站的行为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险境。

遇难队伍中有一名成员曾成功登顶多座5000米级山峰,但经验丰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风险,高海拔登山需要科学训练、完善装备和天气预判,而非仅靠勇气和毅力。

遇难者朋友发声

网友对幸存队友的谴责,反映了公众对户外运动安全意识的提升,但情绪化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需要的是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和更普及的安全教育。

景区也应加强警示措施,如封堵野路入口、增设监控设备等,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这件事情也算是一个警告,提醒一些有“野心”的人不要过于自信,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也正是拉布拉多警长说过的那句话:真正的勇敢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挑战危险。

攀登画面

结语

玉珠峰遇难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登山运动的本质是挑战自我,而非玩命冒险,真正的户外精神应建立在科学规划、风险意识和团队协作的基础上。

山不会怜悯任何人,它只对敬畏者温柔,自由与风险永远并存,只有尊重规则、敬畏自然,才能让每一次出发都安全归来。

遇难者照片

之后再做极限运动时一定要做好攻略,一定要有专业人士带领,避免意外的发生,希望遇难者家属能够节哀顺变,遇难者也能安息。

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 2025-04-16 4月15日,爬玉珠峰遇难者朋友发声,他是登山爱好者,每周会爬一座山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 2025-04-16 4月15日,爬玉珠峰遇难者朋友发声:他是登山爱好者,每周都会爬一座山,体力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2025-04-16 玉珠峰2男1女登山遇难:事前4人一同登山未报备,1人幸存报警

信息来源:宁夏新闻 2025-04-16 4月14日上午,青海玉珠峰南侧发生人员失联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遇难者   报备   景区   临终   惨烈   海拔   队友   家属   朋友圈   队伍   身份   发生   女孩   网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