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南:清丰县城

百年城垣图志

清丰古称顿丘,汉末时曹操曾任顿丘令,因隋朝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 明洪武七年(1374年),清丰县属大名府。清代沿用明属。民国时期归属变更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属河南省濮阳专署。

清丰好城墙,南乐好牌坊;清丰城墙雄伟壮观、固若金汤,甲于周边诸县。 据明嘉靖三十七年《清丰县志》记载:“清丰故城在县西北十八里,旧传宋因水患迁今址。

清丰县城迁到今址以后,最初是以土围城,城围五里三十四步余二尺,郭高四丈,基阔三丈,上宽一丈。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李汝宽重修城郭,增高七尺,上增阔五尺,基增阔一丈五尺,城内外马道俱阔一丈。濠旧阔一丈,增阔至三丈,深二丈五尺。城上更铺二十座,墩台二十座,角楼四座,城门楼四座,甕城门四,吊桥四座。城设四门,门之东曰“布德”,门之西曰“施泽”,门之南曰“阜财”,门之北曰“拱极”。

万历四十五年,知县黄文星又于城上南隅附土作基立魁星楼。据黄文星《魁星楼记》,魁星楼“架高阁旁列耳房”,一楼额曰“聚魁”,楼“倚城而垒,高且数仞,亭亭矗矗,若擎霄玉柱。

天启四年,知县潘士闻,又于四甕城重门悉衣铁。崇祯八年,知县张星于四门各建敌楼二座。崇祯十二年复修砖城,按有《砖城记》,在南甕城,字系集王右军。此碑于光绪十九年移置试院龙门西,后来改为高等小学堂,现在已不知所踪。康熙十三年,知县杨燝修葺蕹城及雉堞垛口。咸丰五年知县郑光和劝捐补修。

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李汝宽以乡民中请高世文建工,在县城中心十字街建“揽秀阁”(中心阁),其外形是:长方条石铺基,千根圆形木柱支撑“伞秀阁”(八角形),上下两层,下层为人行道,上层塑“伏魔圣像”,坐北朝南。边沿雕梁画栋,四根明柱上雕绘图案花草,蔚为壮观。康熙建年间,知县杨燝鸠工重修。

县城四街牌坊林立:县治前有“德政坊”,县治西有“牧爱坊”,察院西有“观风坊”,十字街有为明永乐经魁胡瑢所立“经元坊”,东大街有为明永乐举人高楫所立的“登云坊”,儒学前有“文明坊”,南街有为明弘治举人程果所立的“跨鳌坊”、为序班吴¨(门言)所立的“恩荣坊”、为明户部右侍郎吕时中所立的“司徒坊”、为张尚素所立的“诰赠坊”、为生员朱宪武妻杨氏所立“贞节坊”,北大街有为吕时中所立“大谏议坊”“吉士坊”和“两京大京兆坊”、为吕应魁所立“敕赠坊”、为明弘治举人程恩所立“丹桂坊”、分别为赵宗妻和韩泰妻所立“贞节坊”、为明张养正所立“中书坊”等。

后来因社会动乱,县城逐渐毁弃。至抗日战争之前,清丰城墙已成残垣断壁。抗日战争时期,城墙不幸被全部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历史   清丰   河北   河南   县城   知县   崇祯   城墙   举人   牌坊   抗日战争   贞节   嘉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