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对老年人来说,常常是一个健康风险特别高的季节。气温骤降,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尤其是那些基础体质较弱的老人。
近期临床数据显示,冬季心脑血管事件、呼吸系统疾病和跌倒事故明显增加,其中不乏一些严重甚至致命的情况。因此,入冬后,老年人如果能掌握“3防、2忌”,身体受益将非常明显。

首先,防寒保暖非常关键。很多老人觉得只要穿上大衣就够了,但其实头部、颈部和下肢保暖更重要。
研究显示,冬季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血压波动明显,尤其是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数据显示,每降低5摄氏度,心脏病发作风险就增加约10%。此外,寒冷还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老人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换句话说,保暖不仅是舒适问题,更是防止血管意外和感染的关键措施。尤其是睡觉时,也要注意盖好被子,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这样才能让身体夜间休息时不受寒冷刺激。

其次,防滑防跌非常重要。冬天地面常有霜冻或者积雪,老年人行动本就缓慢,如果再加上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差,跌倒风险大幅增加。
统计显示,冬季老年人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比夏季高出约25%~30%。与此同时,跌倒不仅容易造成骨折,还可能引发内出血或脑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老人在外出时务必穿防滑鞋,走路尽量使用助步器或拐杖。此外,家里地面也要保持干燥,浴室最好铺防滑垫,走廊和楼梯安装扶手。换句话说,防滑是冬季老年人安全的重要保障,不能忽视。

再者,防病防感染也不可忽视。冬季空气干燥,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类感染可能迅速加重基础病,如慢性心脏病、糖尿病或慢阻肺。
数据显示,冬季老年人因流感或肺炎住院率比其他季节高出40%以上,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在笔者看来,及时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手卫生和口鼻防护,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与此同时,饮食要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例如鸡蛋、鱼肉和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同时,入冬老年人还有两个“忌”需要牢记。首先是忌暴饮暴食。冬季寒冷容易增加食欲,但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尤其是高脂高盐食物,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梗或中风。
数据显示,高脂高盐饮食与冬季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直接关联。
总而言之,老人在冬天吃饭要注意少量多餐,均衡营养,尤其控制盐和油的摄入。同时,血糖不稳或糖尿病老人要严格控制碳水摄入,避免餐后血糖骤升,降低血管负担。

第二个“忌”是忌剧烈运动。冬天气温低,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增加,如果突然做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提重物或快速上下楼,可能引发心脏意外。
临床数据显示,冬季心肌梗死和中风事件的高发,与气温骤降和剧烈运动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老年人冬天运动要量力而行,以散步、缓慢伸展为主,同时注意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保暖。即便室内运动,也要保证通风和安全,避免滑倒或呼吸道感染。

此外,冬季老年人要关注日常监测和健康管理。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变化明显,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测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研究显示,规律监测与及时干预,可以降低冬季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15%~20%。与此同时,家属或社区也要提供必要的关照,如陪同散步、协助采购和提醒服药等,这些都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

心理健康方面也不能忽视。冬季日照减少,老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冬季抑郁。研究发现,冬季适度社交和轻度活动,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换句话说,老人在冬季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活动和社交,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预防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冬天对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夺命坎”,但掌握“3防、2忌”,就可以大幅降低风险。防寒保暖、防滑防跌、防病防感染是核心措施,而忌暴饮暴食、忌剧烈运动则是避免意外的关键。与此同时,规律监测健康指标、保持心理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的来说,冬季健康管理是综合性的,涉及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环境和心理方方面面,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完全可以平安度过寒冷季节,身体状况甚至有所提升。

换句话说,入冬后老年人及其家属必须重视这几个方面,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总而言之,冬天不是不可逾越的难关,而是一个需要科学管理和细心呵护的季节,方法得当,身体健康、平安过冬完全可实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闵淑慧.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4-02-1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