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社区公园里,王大爷已经是常客。与往年不同的是,最近他多了个新习惯——在散步时隔三岔五地踮起脚尖,笔直站上几秒,再落地继续前行。
邻居们看他踩得起劲,还打趣说,“大爷练太极都不带这样踮来踮去的!”有趣的是,几个月后王大爷的晨练小分队里,竟有一半人都学着他边踮脚边走路。他们为什么愿意坚持踮脚?到底这样做能带来哪些真实变化?很多人疑惑:看似简单的动作,真的那么有用吗?尤其是年过五旬的中老年人,是否值得长期坚持?

踮脚动作简单得让人难以相信它的神奇效果。有人嫌弃它看起来“没技术含量”,但走进康复科才会发现,踮脚运动其实已被广泛推荐用于中老年人保健。权威医学研究显示,规律踮脚能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
专家的共识是:踮脚不只是锻炼小腿,更是刺激血液循环、改善平衡力的重要方式。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对1240名50岁以上老人连续半年观察,发现坚持每天踮脚3-4组,每组8-10次的人群,腿部肌力提升了12%,下肢血液流速提升14.6%,意外跌倒风险下降约19%。
原因在于,踮脚动作刺激腓肠肌、跟腱等结构,如“水泵”一样帮助下肢血液回流,防止静脉血栓生成,同时可以强化锻炼本就随年龄减弱的小腿及足部力。

预防静脉曲张,改善下肢沉重感
很多老人晚上一觉醒来,两条腿胀痛、麻木,久坐后尤其明显。北京协和医院静脉疾病中心数据显示,经常踮脚能有效促进血流回心脏,参与测试的中老年患者中,约87%的人踮脚后腿部肿胀感显著减轻。
提升平衡与抗跌倒能力
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报道,老年人因小沟小坎摔倒导致骨折的案例占比高达34%。但坚持踮脚锻炼4周后,平均单足站立时间可提升22.8%,脚踝韧带的灵活性更好,跌倒风险减半。

调节血压,帮助心脑血管健康
你或许没想到,踮脚运动与普通散步相比,对舒张压有更友好的调控效果,一项覆盖8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数据指出,坚持踮脚2个月,收缩压平均下降9.5毫米汞柱,部分患者自感胸闷缓解、心悸减少。
缓解腿抽筋,减轻夜间不适
入睡后小腿抽筋困扰着超过一半的中老年群体。一项临床调查发现,每天适量踮脚,2周内腿抽筋频率下降幅度高达45%-52.7%。其背后关键在于促进下肢肌肉柔韧度、增强局部血氧供应。
循序渐进,建议初学者每天早晚各做1-2组,每组8-10次,随着身体适应逐步增加。
搭配扶物站立,尤其是平衡力较弱的老人可借助桌椅,预防摔倒。

避免极端疲劳和超负荷,感到肌肉轻微酸胀即停止,勿强迫坚持。
保持平稳的呼吸和动作节奏,踮脚时脚尖慢慢撑起,停留3-5秒再缓缓落地。与散步、做饭等日常活动有机衔接,每天分散练习效果更佳。
如有严重关节病变、血栓等疾病史者需咨询医生,不建议盲目跟风。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分享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静脉疾病中心科普手册
《中国中老年康复医学进展》
王序堃,等. 踮脚运动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影响[J] .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22,36(1):76-78
余荣林,等. 老年人静脉曲张与简单运动干预[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11):1192-1197
《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