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跨越83年的情谊永不沉没

新华社杭州5月21日电 题: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跨越83年的情谊永不沉没

新华社记者许舜达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浪花正一遍遍冲刷着礁石,仿佛在应和着一段跨越83年的悲壮记忆。5月20日,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青浜岛揭幕,18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和东极渔民后代在此相聚,共同见证这一跨越时空的历史时刻,并纪念1942年当地渔民在日军枪口下英勇营救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

“我们心怀感激,我们铭记在心,我们向所有人致以崇高敬意——既缅怀逝者,也致敬让他们的记忆得以延续的生者。这座纪念碑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中国与英国,连接悲痛与团结。”英国“里斯本丸”纪念协会主席、“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托马斯·西奥多·琼斯之孙安东尼·琼斯说。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因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发射鱼雷击中。危难之际,东极渔民一次次划着小舢板冲入海中,不顾日军扫射,冒死营救落水英军。

参与救援的渔民吴其生之孙吴布伟在仪式上动情回忆:“先辈们说‘见死不救,愧对大海’,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他们的后代,我感到无比自豪。”

据统计,东极渔民在枪林弹雨中共救起384名英军战俘,这一壮举成为二战中国际人道主义的典范。

揭幕环节,中英嘉宾共同拉动红绸,海风掀起绸布的瞬间,现场掌声雷动。纪念碑长4.5米、高1.8米、宽1.7米,重约1吨,标有“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八字。碑体左侧,以中英双语镌刻了“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中东极渔民搭救英军战俘的事件铭文。

纪念碑整体造型模拟惊涛骇浪拍击礁石与船只的场景,以施救者与被救者互挽的手臂为主体,寓意着渔民从海水中拉起遇难者,连接起生死救援的情谊。对于这一设计构思,纪念碑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瞿小实说:“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最后是一位老渔民给了我们灵感。渔民在海上救人时,会使劲拉住对方的手腕,这样的紧紧相握,连接起两条生命,极具力量感和使命感。”

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照片摆满了纪念碑前,蔚蓝大海上涛声依旧,仿佛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敬意与祈愿。

“当年的‘里斯本丸’沉没了,但先辈用生命结下的情谊将代代传承,永不沉没!作为东极渔民的后代,我将继承这份高尚的精神,像祖辈守护落难者一样,守护历史的真相;像东极的海浪拥抱每一艘船一样,拥抱和平与友谊。”吴布伟说。(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渔民   纪念碑   情谊   里斯本   战俘   英军   日军   后代   琼斯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