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中方开始动真格了:德国想买稀土,就必须先交敏感数据

西方媒体动静很大,不为别的,就是德国企业想从中国进口稀土,就必须先把自己家的核心数据交上来,也就是供应链的细节、客户名单,甚至连产品设计图纸都得给。

其实很有意思,以前都是西方拿着技术、拿着原材料卡我们脖子,现在轮到他们慌了神。德国高层官员也喊着“非常担忧”,但是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他们没有任何招数,就连美国也不得不和中国谈判。

德国对中国的需求

在全球工业版图上,德国向来以精密制造的硬实力自居,汽车、机械、新能源这些撑起德国经济半壁江山的领域,长期占据世界产业链的顶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工业强国的筋骨里,早已被一种不起眼的“工业维生素”深度渗透,那就是稀土。

2024年德国稀土进口总量达到5200吨,其中65.5%来自中国,更要命的是,中国掌控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即便德国能从其他国家买到稀土矿石,最终还是得送到中国完成加工,这道绕不开的工序,让德国的“去依赖”口号始终显得苍白。

汽车产业作为德国的经济支柱,更是被稀土牢牢拴住了命脉。大众集团旗下的ID系列电动车,每台驱动电机都要用到约500克稀土永磁材料,这些材料能让电机效率提升30%以上,续航里程增加15%;宝马在慕尼黑的工厂为保证iX3车型产能,专门建立了稀土永磁体的“战略库存”,但库存警戒线已从90天缩短到45天;奔驰位于斯图加特的研发中心做过测试,若用普通磁铁替代稀土永磁体,电动车能耗会飙升25%,这对主打“绿色出行”的德国车企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

不止汽车产业,德国引以为傲的机械工程领域同样离不开中国稀土。就连德国全力推进的“能源转型”计划,也被稀土供应捆住了手脚。比如德国太阳能逆变器工厂,因缺少含稀土的磁芯元件,2023年产能利用率从90%降到68%,直接影响了德国南部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

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前不久在柏林论坛上放话,说欧洲得准备好对中国“来硬的”,要是谈判不成就得果断反制。

其实中国的稀土优势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徐光宪院士等科学家奠基,历经几十年在开采、冶炼、加工等环节迭代升级的成果,439项独家萃取专利构筑起的“护城河”,不是短期能突破的。

七国一起反制中国?

当中方稀土出口新规落地,德国企业还在为“交不交数据”纠结时,西方阵营很快传出了“抱团反制”的声音。前欧盟经济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公开透露,G7经贸部长已达成所谓“共识”,要针对中国稀土管制协调短期对策,核心是“分散供应来源”。这消息一出,不少西方媒体立刻渲染起“七国联手对抗中国资源霸权”的氛围,仿佛只要G7拧成一股绳,就能轻松破解中国的稀土优势。但明眼人稍一琢磨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政治秀”。

先看这场“反制大戏”的牵头者美国。作为G7的核心,美国一直把稀土当作遏制中国的筹码,如今却反过来被中国拿捏,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其72%的关键矿产进口依赖中国。

但这所谓的“联盟”,从一开始就透着“塑料兄弟情”的底色。美国嘴上喊着“合作共赢”,实际却把盟友当“提款机”:前脚刚和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交换协议,后脚就因核潜艇项目审查问题让澳大利亚的重金投入面临泡汤风险;对日本则一边要求其减少对华稀土依赖,一边又维持着对日本汽车零部件的高关税。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加工能力几乎为零——就算从澳大利亚运来稀土矿石,最后还得送到中国精炼,这绕不开的环节让其“去中国化”口号显得格外滑稽。

日本的处境比美国更尴尬。作为G7中的汽车制造大国,日本92%的关键矿产依赖中国进口,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每台电机都要用到稀土永磁体。

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三个欧洲国家,更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的高端制造业虽需要稀土,但本土几乎没有相关产业链,全靠进口成品磁体,反制中国对它而言无异于“自断生路”;法国雷诺集团刚和中国车企达成电动化合作,要是跟着反制导致稀土断供,旗下电动车项目就得停摆;意大利的奢侈品制造业看似和稀土无关,但高端皮革加工用的激光设备、精密仪器的传感器,都离不开稀土元件。这三国之所以跟着美国表态,更多是出于政治站队,真要动真格损害自身利益,第一个会临阵退缩。

小维认为,G7搞所谓的反制联盟,本质上是“霸权思维”在作祟。以前西方靠着技术和资源优势卡别人脖子时,从没人质疑“不公平”;现在中国凭真本事建起稀土产业链优势,他们就急着搞小圈子围堵,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站不住脚。

想要合作就要拿出诚意

当中方稀土出口新规的细则逐渐清晰,德国企业还在为“提交敏感数据”的要求左右为难时,却因德方的不当言行戛然而止。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开启的首次正式访华行程,在临行前突然宣布延期,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访华前夕,瓦德富尔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涉台言论,彻底点燃了中方的不满。他一边声称德国坚持“一中政策”,一边又宣称要“自行决定政策具体实施方式”,还强调“不支持以武力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这种看似中立的表态,实则是典型的“模糊战略”。

对此,中方当即予以严正回应,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只说维护现状却不反对“台独”,实质是对分裂活动的纵容支持。

德方或许忘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投入换来的。从徐光宪院士团队攻克稀土分离技术,到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开采、冶炼、加工产业链,中国用439项独家萃取专利构筑起的技术壁垒,不是靠几句外交辞令就能绕过的。

德国想要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本质上是需要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解决自身的发展难题,这种情况下,拿出诚意比任何话术都重要。所谓诚意,不仅是在经贸谈判中展现务实态度,更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守住底线,这是国与国交往最基本的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动真格   德国   稀土   中方   中国   反制   美国   永磁   日本   产业链   澳大利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