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糖葫芦的速朽,“网红”何以“长红”?

文/朱玉娇

近日,#奶皮子糖葫芦卖不动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曾一度火爆到需排队一个半小时、日销4000串的“奶皮子糖葫芦”,在短短一个月后便迅速遇冷,商家不得不亏本处理囤积的原料。这幕从顶峰迅速滑落的商业图景,清晰揭示了流量时代一个核心命题:任何仅靠猎奇概念驱动的“网红”爆款都难以持久,商业的最终归宿必须是从“网红”走向“长红”。

这阵风的掠过,清晰地划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条是“网红”的捷径:它以社交媒体的猎奇心理为燃料,通过制造“奶皮子+糖葫芦”这类概念混搭来引爆话题。它的生命力完全维系于消费者的初次猎奇心理,而非重复消费需求。高达40元的售价,对标的是社交平台的“打卡”价值,而非产品本身的美味与性价比。一旦社交热度退潮,消费者完成“体验打卡”,产品便迅速回归其本质——一款高价的、口味未必普适的零食,复购率自然无从谈起。

这并非孤例,而是一条被反复验证的“网红速朽”定律。 从更早的“脏脏包”“答案茶”,到后来的“冒烟冰淇淋”“土耳其烤肉夹馍”,其轨迹如出一辙:通过一个新奇概念在社交媒体引爆,吸引大量消费者排队打卡,创造出供不应求的虚假繁荣。

然而,它们都未能逃脱“一月火爆、三月消失”的周期定律。究其根本,是流量逻辑与商业逻辑的错配:社交平台奖励“新、奇、特”,追求内容的快速迭代;而实体生意,尤其是餐饮,依赖的却是稳定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和持续的口碑,其内核是“回头客”经济。当商家用前者的规则来做后者的生意,就注定会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恶性循环。

而另一条,则是“长红”的征途。它不追求瞬间的爆发,而依靠产品力、口碑与复购率构建起坚实的商业壁垒。它的价值在于日复一日地满足消费者的味蕾与期待,从而建立起一种稳固的信任关系。这条路或许没有一夜爆单的狂喜,却能让商家免于“今日囤货、明日甩卖”的供应链焦虑,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增长。

从“网红”到“长红”的鸿沟为何如此难以跨越?根源在于,驱动二者的底层逻辑本质上是相悖的。

社交平台的算法热衷于奖励“新、奇、特”,它需要不断制造新鲜事来维持用户的注意力。这套流量逻辑催生的,是内容的快速消费与迭代。而一门扎实的生意,尤其是餐饮,其商业逻辑的核心是“回头客”,它追求的是品质的稳定、体验的优化和价值的永恒。当商家被流量裹挟,用前者的逻辑去做后者的生意,就注定会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循环。

因此,奶皮子糖葫芦的滞销,不应只被看作一个产品的失败,而应被视为一种商业模式的试错。它提醒所有创业者与消费者:流量可以为你带来第一批尝鲜的顾客,但唯有产品本身,才能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回来。

市场的健康生态,不应由无数个“开场即巅峰”的泡沫堆砌,而应由那些经得起时间咀嚼的经典产品来支撑。

应让“网红”成为发掘好产品的窗口,而非商业追逐的终极目标。当商家能抵抗住流量的短期诱惑,潜心打磨产品,建立坚实的价值壁垒;当消费者更愿意为真实的美味与体验,而非虚幻的概念与热度投票——我们才能共同告别“奶皮子糖葫芦”式的短期热闹与速朽宿命,迎来一个涌现更多“长红”品牌的蓬勃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奶皮   糖葫芦   社交   产品   流量   逻辑   消费者   商业   商家   生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