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零时,是美国对印二级关税的生效时间。
在美印关税谈判谈崩之后,特朗普宣布了对印度的对等关税,加征关税幅度为25%。
数天后,特朗普再次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对印度实施二级制裁,再次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双重关税的加持下,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幅度来到50%。对印度制造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一方面,印度并不具备高端制造业,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和服务外包。
在高关税的加持下,印度产品和服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像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甚至是非洲国家,都是印度有力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印度又高度依赖于美国市场。美国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场。
对美出口占到印度对外出口总量的18%。也就是说,在美国新的关税政策下,印度近五分之一的对外贸易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相当一部分只会烂在手里。
所以,在特朗普宣布对印度的关税后,印度就采取“软硬兼施”的方式,开始自救。
硬的是印度媒体官宣莫迪访华,虽然莫迪此行主要是前往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但普遍被外界认为,莫迪想要借着这次访华,改善对华关系,并将对华关系作为对美关税谈判的筹码。
毕竟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印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一旦中印关系回暖,美国的印太战略将出现巨大的漏洞,奥巴马从2012年就开始推动围堵中国的战略,宣告彻底破产。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印关系是印度对美谈判最大的筹码,也是美国最忌惮印度的地方。
软的是莫迪宣布了9月份的访美计划,将会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举行双边会晤,面对面和特朗普进行关税谈判。
莫迪主动去美国,和特朗普谈,天生就矮半截。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印度在美印关税谈判问题上,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可以说,莫迪去美国,就是奔着妥协去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国对印度的二级关税正式生效之前,莫迪似乎又展现出了更加强硬的一面。
根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朗普在数个星期内,至少给莫迪打了4通电话,莫迪可能是极度愤怒,硬是一通电话都没接,硬生生拖到二级关税生效。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逻辑悖论,印度难以接受美国的高关税,急需和美国达成和解,为印度制造业争取生存空间,但莫迪又异常强硬,不愿意接特朗普的电话,摆出一副要和美国硬刚到底的姿态。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莫迪作出这种前后矛盾的反应?
从印度国内的去看,其实这并不难理解。
从经济角度去看,印度需要美国的关税豁免,因为这是莫迪印度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美国高额关税,只会让印度的制造业不断萎缩,甚至为了避免关税外迁,让本就占印度GDP不高的制造业,雪上加霜。
但从政治角度去看,莫迪却不得不展现出强硬态度。
是特朗普开出的条件,对印度过于苛刻,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将对印度农民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大量农民失业。农民大规模失业,这个帽子肯定扣在莫迪头上,从而导致支持率暴跌。
除此之外,在8月23日印度的马尔巴特节上,出现了特朗普巨大的人偶雕像,雕像上挂着很多标语,都是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这说明,印度国内已经出现普遍性的反美情绪,这也是莫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莫迪如果直接和特朗普对话,作出妥协动作,必将受到舆论的反噬,支持率一落千丈。
所以莫迪只能硬撑到底,任何选择都有可能让印人党跌入深渊。
不过从长期来看,等风头过去之后,印度的妥协几乎是必然。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印度和中国不一样,因为印度手中的筹码实在是太少,少到默认莫迪访美,就是向特朗普低头。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