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重阳食糕的习俗源远流长,据南朝的《续齐谐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蓬饵即为重阳糕的前身。唐代,重阳食糕的习俗已较为流行,《唐六典》等记载了麻葛糕、米锦糕、菊花糕等重阳糕。宋代,重阳食糕之风大盛,重阳糕的种类愈加丰富。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描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重九之俗时提到:“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如今,我国多地仍保留着重阳食糕之俗,因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重阳糕发展出诸多流派。
我国民间素有重阳食糕的习俗,尽管如今市面上的糕点琳琅满目,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老家浙江温州乡下重阳节时制作的箬糕。
在我的家乡,人们把重阳食糕的习俗看得很重,认为“糕”与“高”谐音,重阳食糕有步步高升、前途光明之意,可以讨个好彩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市面上的糕点种类相当有限,人们大多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具有农家风味的箬糕,以此作为重阳节令食品。虽然如今市面上的糕点种类繁多,但家乡的百姓依旧保留着重阳节自制箬糕的习俗。
箬糕,就是将米粉揉成长方形粉团置于箬叶上,蒸熟后切成条状的糕点。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箬糕种类最初比较单一,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箬糕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论口味,有咸甜之分,甜的又有红糖箬糕和白糖箬糕之别;论夹馅,有单纯用米粉团制成的箬糕,也有在米粉团中掺杂绿豆、豌豆、葡萄干、红枣、火腿肉等配料制作的箬糕。
在我的家乡,制作箬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先将粳米和糯米按7:3的比例掺在一起,再磨成米粉,加入糖水或盐水拌匀。为增加花色,在加水拌米粉时,可依据口味添加佐料,揉入米粉团之中。甜味的箬糕可添加绿豆、豌豆、葡萄干或红枣,咸味的箬糕可添加火腿肉、虾仁等。随后,将米粉团揉成长条状,置于放在蒸架上的箬叶上,用手将米粉团轻轻压成扁平状。以旺火蒸熟箬糕后,将其从箬叶上取下,用刀横切成约2厘米宽的小条,以便食用。
刚蒸好的箬糕冒着袅袅热气,兼具米香与箬叶的清香,尝上一口,回味悠长。若待稍凉时再吃,箬糕则更具韧性与嚼劲。在我的家乡,重阳节蒸好了箬糕,需先送给年长者品尝,以示尊重。此外,家乡的百姓在重阳节吃箬糕时,还喜欢泡上一杯菊花茶,边品箬糕边喝茶,别有一番滋味。
儿时,家乡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对于传统节日却十分重视,什么节吃什么东西,丝毫马虎不得。在各类节令糕点中,除了过年时必吃的年糕之外,重阳糕也颇受重视。在我的印象中,每逢重阳临近,无论田间的农活有多忙,外婆都会蒸上一笼重阳糕,以表达对家中老人的孝心和对子女“百事俱高”的祝愿。
外婆蒸的重阳糕在我的家乡十分普遍,被乡里人称作“黄松糕”。制作黄松糕费时又费工,那排场不亚于春节焋糕与端午裹粽。重阳节之前好几日,外婆便会将收在角落里、闲置了大半年的糕屉搬出来,里里外外冲洗干净,放到太阳底下晾晒。之后,将筛选好的新粳米和糯米淘洗、浸泡,再摊到席上晾晒至似干非干,上磨磨成米粉。外婆磨粉时常会缓缓念叨:“新米最香,用来做糕。这样做出的糕才松软可口,有新米的香味。”
外婆做的黄松糕一般是豆沙馅的。偶尔,她也会用芝麻做馅。芝麻刚炒好时,满屋都飘着诱人的香味。我和妹妹总是不停地用手往鼻子上扇,贪婪地想把所有的香味都吸进自己的肚子里。有时趁外婆不注意,我们还会偷偷从大碗里捏一点炒好的芝麻,边溜走边放进嘴里,那个滋味香极了。
重阳节当日,外婆半夜便会起来上灶生火。裹在被子里的我听到灶下添柴烧火的动静,想到马上就能吃上香香甜甜的糕了,便一改平日赖床的习惯,噌地从被窝里跃起,光着脚丫跑去灶间看外婆做糕。
外婆有条不紊地将糯米粉、粳米粉倒入盆中,和以温水,用双手反复揉搓。我直到成年,自己做过黄松糕后才明白,这个乍看起来极简单的步骤中,饱含着数十年的经验与手感。搓完粉,外婆便站到灶前,在垫有湿纱布的糕屉间,先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后均匀地撒上备好的馅料,再放入另一半糕粉,用竹片轻轻刮平后,盖上盖子,以旺火速蒸。
十来分钟的蒸糕过程,对早就等在灶台边的我来说,显得十分漫长。我闻着锅中飘出的香味,禁不住问外婆糕蒸熟了没有,外婆总是耐心地宽慰我:“快了快了。”糕熟时,外婆果断地揭开锅盖,热腾腾的水蒸气散去,一大块黄澄澄的糕显露出来,看上去就令人垂涎欲滴。
但此时还不能马上吃,待糕稍稍冷却后,外婆将糕屉端到一旁的桌子上,往糕上洒点冷水,取下屉内的纱布,拿刀将糕切成小块,再插上我与妹妹事先用彩纸裁好的五色小旗。待到将那厚墩墩的糕拿到手,我总是掩不住喜悦,迫不及待地将糕送入口中。
黄松糕是那种松落落的比较轻盈的口感,既不失糯米的韧性,又具有粳米的嚼劲,和着馅料的香及红糖的甜,在口中绽出秋日最甜美的味道。
(缪士毅 钟正和)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