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恒大集团,这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从地产大佬到债务黑洞,简直是商界的一出大戏。很多人纳闷,一个公司怎么能亏出八千亿这么夸张的数字?许家印作为老板,为什么不早点卷钱跑路?
先说恒大的起步吧。1996年,许家印在广州创办公司,一开始就是搞建筑施工,规模小得很。那个年代,中国房地产刚起步,国家推动城镇化,各地盖楼热火朝天。恒大抓住了这波机会,从施工队转到开发商,靠着借钱拿地、快速建房、预售回款的套路,一路扩张。2009年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冲到705亿港元,这让许家印身家暴涨,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地产行业是暴利,银行贷款容易,政策也松,恒大就靠高负债模式玩得风生水起。
但问题就出在这高负债上。恒大的模式说白了是“三高”: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借一大笔钱拿地,盖楼速度飞快,房子还没完工就预售出去,回笼资金再去借钱拿下一块地。听起来高效,但风险大得吓人。一旦销售慢下来,或者政策收紧,资金链就容易断。2016年,恒大发行了28亿美元的高息债,年利率最高12%,钱来得快,但利息压力山大。那时候总负债已经破万亿,可销售额也冲到1320亿,看起来还行,外界还叫它“大而不倒”。
多元化扩张也是个大坑。许家印不光盖房子,还搞足球、矿泉水、粮油、乳业。2010年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每年砸几个亿进去,2013年拿亚冠冠军,风头一时无两。但足球烧钱厉害,运营费高得离谱。矿泉水项目广告满天飞,生产线建了不少,可销量跟不上,库存堆积。粮油业务也类似,设备闲置,资金白白扔进去。这些副业本该是现金流补充,结果成了拖累。财报显示,这些多元化投资消耗了大量资金,却没带来预期回报。
转折点是2020年8月的“三条红线”政策。国家为了控制地产泡沫,设了净负债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三条标准,哪条超标就限贷。恒大三条全踩中,净负债率超标,现金短债比低得可怜。以前靠借钱滚雪球的路子被堵死,资金链一下子紧张起来。2020年9月,恒大上报一份报告,暴露了1300多亿元的战略投资需要回购。这些钱是2017到2019年拉来的,投资者包括万科、山东高速等,协议里承诺三年内上市,要是不行就得赔钱加利息。可上市失败,钱还不上,债主急眼了。
2021年春节,恒大全国613个楼盘打七五折促销,销售额冲到1026亿,看起来救急了。但这招其实是饮鸩止渴,每套房卖出去都亏本,资金勉强续命,却没解决根子问题。银行开始抽贷,供应商上门讨债,工地停工一大片。2021年12月3日,广东省政府派工作组进驻恒大,接管意味明显。公司那年亏了6862亿,主要因为物业减值3736亿,加上外汇损失和利息支出。2022年又亏1258亿,两年合计8120亿,接近八千亿的窟窿。总负债2.44万亿,资不抵债,股东权益成负数。
为什么亏这么多?核心是高杠杆模式崩盘。恒大土地储备多达3亿平方米,拿地成本高,债务利息滚雪球。政策一变,销售下滑,预售款进不来,违约潮来了。商票逾期从2020年11月开始,愈演愈烈,到2021年6月承认问题,市场信心崩了。美元债违约,境外债权人追债。恒大财富产品暴雷,上百万业主烂尾楼,散户围堵总部讨钱。媒体报道,恒大通过数据造假、拖欠供应商和购房者资金,维持表面风光,但实际早就空心化。
许家印在其中的角色绕不开。他从公司分红拿走近500亿,家族通过境外信托锁住资产。儿子是信托受益人,股权结构复杂,层层嵌套。2018年起,通过分红和美元债向海外转移上千亿。2022年,前妻丁玉梅在加拿大卖豪宅,价格低市价30%,钱可能流回填窟窿或留后路。许家印还搞离岸公司,在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200多家子公司,账目迷宫一样,债主追债难。
为什么许家印不跑?不是不想,是跑不了。2023年3月,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下限制消费令,他不能坐飞机出国,高铁一等座都不行。资产冻结,包括湾流G450私人飞机、劳斯莱斯幻影、香港太平山顶三处豪宅,总价值超20亿港元。这些东西股权嵌套,法院查了好几个月。2023年9月28日,许家印涉嫌违法犯罪,被强制措施,警方带走。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清盘令,安迈顾问接手清盘,盘点资产偿债。2024年3月18日,证监会罚他4700万,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现在他处拘留状态,出不去,资产易主,日子过得低调。
恒大清盘进展中,2025年2月27日聆讯延期,股份停牌。境内项目部分复工,保交楼推进,但债权人等偿债复杂。总负债2.44万亿,窟窿太大,影响产业链。银行借款3000亿,供应商欠款超万亿,购房者烂尾楼数百个。清盘人优先偿购房者,但离岸资产处理耗时。恒大危机暴露地产高风险,国家调控后,企业收缩,失业率升,经济压力大。
说到底,恒大亏八千亿不是天灾,是人祸。高杠杆像赌博,赢时风光,输时全盘皆输。许家印玩得太大,政策一变就翻车。他不跑,是因为法律和债务枷锁锁死。普通人看这事,得吸取教训,别盲目借债扩张,脚踏实地才长久。这故事告诉大家,商海无情,杠杆游戏代价高,玩不起就别碰。
危机影响远不止恒大。烂尾楼上百万套,业主维权难。供应商讨债,产业链断裂。失业率可能升到30%-50%,年轻人就业压力大。国家推保交楼,但执行慢。境外债权人追债,中美债务矛盾浮出。恒大申请美国破产保护被拒,美元债定向高息,掏空公司意图明显。
教训啥?企业别只盯短期利润,负债率控制好。老板别贪分红,资金留企业。政策信号要敏感,三条红线早调整,就不会这么惨。普通人买房,别信预售神话,看开发商财务。恒大这事,接地气说,就是借钱玩太大,摔得狠。许家印不跑,是因为墙太高,跳不出。希望其他企业引以为戒,别重蹈覆辙。
最后,恒大清盘还在进行,2025年进展不明朗。债权人排队,资产变现难。许家印处境难翻身,集团业务收缩。整个地产行业洗牌,回归理性发展。这八千亿窟窿,填不完,但警钟长鸣。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