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着、装着你就活该穷,负重的成年人就要榨干自己的剩余价值

最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些许思考。

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年薪大几十万,很是光鲜。

但上半年,他们组开发的一款游戏效益惨淡,整个项目组都被优化掉。

他重新找工作时,发现能找到的工作都是一万出头。

不肯自降身价的他,一直窝在家里,想等来一份高薪。

为此,老婆跟他吵了一架,建议他先找份工作将就一下,不能再烂在家里了,不然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该怎么办。

我们这些兄弟也委婉地劝说了一番,他整个脸直接拉下来,觉得我们看不起他。

现在,因为他失业的事,家里一地鸡毛。

我见状有点唏嘘。

不管是他找一份低薪工作,还是去外包一些项目,都会比现状好上很多。

可是他不愿、不甘、不低头。

想起阎真在《沧浪之水》写的一段话:“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倒也混出个境界来。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混成个四不像啊。”

人不怕穷,最怕明明穷着,还想端着、装着。

放下身段,不管身上有多少剩余价值,都拿去变现,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成熟。

01

榨干剩余价值,在政治经济学中本是批判的概念,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却是我们成年人的生存策略。

比如很多过气明星就是如此做的。

他们扎堆在景区,借助自己不多的流量谋一份生计。

63岁的马景涛,一个月内辗转三个景区。

先后扮起《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青青河边草》的何世纬。

20年前的经典角色,如今竟成了他的养老保险。

让人唏嘘的是,前段时间在杭州景区直播时,35度高温下,他身穿四层戏服,连续表演四天,最后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简单检查后,第二天重回舞台,接着卖力地表演。

为什么那么拼命呢?

因为他有三个孩子,教育开销之高,让他不敢停歇。

还有演员郑国霖,再现经典角色,当起NPC,与游客热情互动。

游客喊一句“参见皇上”,他立马“封官加爵”,情绪价值给得满满当当。

外界评价他“何以沦落至此”。

他真诚回应:“我只是一个小演员,普通家庭出身,自己的确缺钱,要赚钱养家。”

人到了一定年纪,责任如山,面子便成了最先割舍的奢侈品。

他们将自己在时代浪潮中仅存的职业资本和名气转化为子女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为家庭提供保障。

李笑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到了一定年纪逃脱不了金钱的束缚与限制。

明星是如此,普通人更是如此。

装着体面、端着架子永远赚不到钱,只有放下身段,榨干自己的价值余温,才养得起家。

02

我认同一句话:成年人的成熟,是懂得把 “我曾经是谁” 埋进心里,把 “我现在能做什么” 刻在脑子里。

尊严,当然是重要的。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站着挣到钱。

我们与其嫌弃赚钱的姿态不好看,不如琢磨着怎么抠到钱。

我认识一个文字作者,她骨子里有那种文人清高,只接一些平台有质感的约稿。

但现在整个写作环境不好,很多平台要么倒闭,要么已经不约稿。

没了这一大笔收入的她,开始另辟蹊径。

为了稿费,她写各种没营养的营销文,写一些俗套的小故事,写一些只要有手就能写的垃圾文章。

我开玩笑地问她:大姐,你的节操呢?

她不以为然地说:孩子需要奶粉,我需要钱。

钱,的确没以前赚得多,也没以前赚得那么光鲜,但起码让她覆盖住了一部分家庭支出。

只要还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养家糊口,甭管赚的钱多还是钱少,能榨出多少是多少。

财经分析师霍金斯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的贫富是跟脸面挂钩的,太在乎面子上的光鲜,只能处处束手束脚,越活越窝囊。

其实穷也不丢人,挣不到钱还不肯低头,才是真丢人。

李思思从央视离职后,接连主持了好几场商演。

前央视主持人的光环,再加上扎实的主持功底,让她在这些活动中大放异彩。

她一开口,很多现场观众表示,感觉像是在看春晚。

与此同时,有人指责她给商家站台卖力吆喝,非常掉价。

但我却欣赏李思思这种做法。

央视光环是她努力出来的,扎实的主持功底是她练出来的,靠着自己的能力赚钱,一点都不寒碜。

反而有一些主持人,既不愿去商演讨口饭吃,又不想抛头露面去直播带货。可是拿着台里发的几千元工资,又唉声叹气着日子过不下去。

世界上,活得最拧巴的往往也是这群人,怕庸俗,怕丢脸,又怕没钱。

光鲜亮丽,都是给别人看的,生活过得好与不好,冷暖自知。

成年人的清醒,就是收起矫情,千方百计地努力挣钱。

03

虎扑上有个很火的帖子:一年前我月薪两万被人叫X总,如今在美团送外卖。

这位发帖者以前经营着一家公司,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后,失业的他到处投简历,却找不到工作,最后跑去送外卖。

他称自己为loser,可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的winner。

他能够放下过往的架子和身份去赚钱,有勇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不是赢家是什么?

很多人失业后,挑肥拣瘦,嫌工作不体面,嫌打工没面子,嫌摆摊卖货丢人。

可实际上,西装革履喝咖啡是尊严,穿着工装送外卖也是尊严。

生存从来与姿态无关,养家糊口本身就是体面。

央视网报道过38岁中山大学硕士老杜失业开摩的的故事。

老杜的英语非常好,达到了专业八级,在一家教育机构做英语老师。

后来,公司调整,老杜失业了。

中年失业,找工作异常困难。

有一次,他在马路上的一辆摩的旁边等孩子,突然上来一个人误以为他是摩的司机,让他带着去某个地方。

这下子他醒悟了过来:既然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不去开摩的挣钱呢?

是啊,英语专业能力无用武之地,体力就成了自己的唯一剩余价值。

父母觉得他出去开摩的很丢人,儿子也觉得丢人,不好意思去上学。老杜却很豁达,赚钱有什么丢人的,不承担家庭责任才丢人。

真正让一个成年人困顿的,往往不是工作有多难找,而是放不下身段的清高。

求发展之前,不如先求生存;求面子之前,不如求钱。

生活本就残酷,没有选择的我们不得不低下头。

其实,不管是赚不到几个钱的手艺,还是仅有一身蛮力,只要自己身上还有价值,那就押上去跟生活做交换。

我这一辈子最敬佩的是我的父母。

8年前,我跟他们说,要不把店关了,省得折腾。

他们说,趁还有点人脉资源,还能“捱”一些时日。

5年前,我又跟他们说,你们歇歇,别干活了。

他们说,趁脑子还能转得动,能赚点钱就赚点钱。

1年前,我再次跟他们说,你们好好休息。

他们说,趁我们手脚还有力气,打打零工也不错。

因为要守住这个家庭,所以父母不遗余力地去贡献自己的价值。

这是他们教给我的生活态度与经营家庭的理念。

无论生活有多难,不管自己处境多么糟糕,都要全力以赴地为这个家庭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游戏   剩余价值   成年人   丢人   光鲜   家庭   清高   工作   景区   身段   外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