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毕竟他们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而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孩子小时候很依赖家长,但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自主能力变强,就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了。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气愤不已,甚至做出过激行为,伤害孩子身心。其实,孩子力量和智力都远不及父母,他们“不听话”往往只是本能地想满足自身欲望,比如挑食可能是生理上需要某种食物,贪玩更是孩子的天性。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家长并不多。

孩子不听话,并非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受精神和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比如,孩子一岁半时喜欢自己吃饭,妈妈却因怕孩子弄脏而剥夺其权利,非要喂饭,这就容易引发冲突。孩子拒绝喂饭甚至弄撒碗,并非不听话,而是在捍卫自己吃饭的权利。父母若多读些孩子生长发育的书,就会明白孩子的很多行为都符合规律。

皮皮就是一个例子。三岁时的他快乐温顺,配合妈妈,乖巧听话。但三岁半时,他突然变了,早晨赖在被窝里喊好几遍都不起床,成了迟到大王。妈妈问老师,老师解释说皮皮到了叛逆期。妈妈不解,叛逆期不是青春期才有吗?老师解释,三岁半到四岁也是孩子的叛逆期,这个阶段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大人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并非不愿意做,而是想不通为什么要听大人的。

老师建议妈妈换一种方式让皮皮穿衣服,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妈妈采纳了老师的意见。这天早晨,皮皮又赖床,妈妈没有催促,而是说:“皮皮,妈妈一会儿出门要拎两个包,你可以帮我吗?”听说妈妈需要帮忙,皮皮赶紧答应。妈妈又说:“但是我马上就要出门了,你却还在被窝里。”皮皮一骨碌爬起来,很快就穿好衣服,主动洗漱、吃饭,为的就是帮妈妈拎包。看着按时到校的皮皮,妈妈高兴地笑了。

在这个事例中,皮皮并非不想做妈妈说的事情,只是不想按照妈妈所说的方式去做。妈妈以让皮皮帮忙为理由,让皮皮主动起床、按时到校,皮皮还觉得非常高兴。

其实,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在三四岁时变得叛逆。孩子并非故意不听话,而是处于这样的心理发育阶段。如果我们能按照适合孩子心理发育特点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他们一定会乐意采纳我们的建议,让亲子相处更加愉快和谐。

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以更合适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这样,我们不仅能减少亲子间的冲突,还能让孩子在更健康、更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