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最“增寿”的3个时辰,很多人都白白浪费了,希望你没有

很多慢性疾病的早期信号,往往不在化验单上,而藏在生活的节奏里。代谢紊乱、血压波动、胃肠功能减弱,其实很可能只是身体在“错过关键时间点”后的反应。

人体的各个器官并不是随机工作,它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顺应内在节律、配合外部生活作息,有时比吃药还管用。

这三个时段是以生理机制、代谢调控和神经节律为基础的实际干预时点。只有把握好这些节律,才谈得上真正的“延缓衰老”。

1.清晨5点到7点

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是人体大肠蠕动最活跃的时间。按照肠道的节律来说,这一阶段排便更容易、更彻底。

西医称这个阶段是副交感神经优势期,促使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

中医则认为这是“大肠经当令”的阶段。

在此时段顺利排便,可以减少宿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降低粪便中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从而减轻便秘、肠胀气等问题的发生概率。

经常在这个时间段忽略排便,或因久坐不动、饮水不足导致便秘,长期下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增加肠道疾病的风险。

建议起床后饮用一杯200-300毫升的温水,帮助刺激胃结肠反射,唤醒肠道。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蹲厕时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使膝盖略高于臀部,利于形成直肠通道,从而加速排便。

2.中午11点到13点

临近中午,人体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肾上腺素释放增强,心率上升,血压逐渐达到高峰。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个昼夜节律,高发时段往往集中在清晨和中午。

此时,如果能进行有效的“主动休息”干预,如20-30分钟的小睡,能显著缓解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血压水平。

中老年人群中午小睡超过60分钟会提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但控制在30分钟以内的午睡,则可提高精神状态,缓解疲劳。

同时,午睡姿势也值得注意。不推荐趴桌而睡,这种姿势会压迫胸部与颈部,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或肌肉酸痛。

更好的选择是后仰靠椅或平躺,颈部放松。可以配合使用环形颈枕,既利于放松,又避免醒来后身体不适。

3.夜间23点到1点

深夜时段,人体进入生理修复模式。特别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肝脏和胆囊进入排毒和合成高峰。

这一时段肝酶活性提升,胆汁合成和分泌加强,同时还承担葡萄糖代谢、脂质调节等功能。

如果长期在此时段保持清醒、摄入高热量饮食或情绪波动大,会严重干扰肝胆功能。

中医称这一时间段为“胆经当令”,主决断、助消化、养血液。西医研究也指出,晚睡会影响胆汁流动,进而影响脂肪代谢及维生素的吸收效率。

睡前暴露在强光环境下,或过度观看刺激性视频,会抑制褪黑素释放,从而延迟入眠,使肝胆系统得不到充分修复。

建议晚上10点前放下电子设备,营造安静环境。可配合泡脚(40℃左右,15分钟内)帮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使入睡更顺利。

除了上面的这三个时间段,下午15点到16点适合进行温和有氧运动

这个时间段,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肌肉弹性、关节灵活性处于较佳状态,运动时身体更易发挥,也不易受伤。

从代谢角度来看,这时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相对较稳定,意味着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强。

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骑车、广场操等),可以提升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促进脂肪氧化。

运动还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精神疲劳。

对于容易在下午出现困倦、精神难以集中的人来说,适当活动还能提升下午和傍晚的工作效率。

运动后不建议立即大吃特吃,避免因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准备好而引起胃肠负担。可饮用温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待身体恢复平静后再摄入正餐。

作息节律的稳定

无论是三餐规律、作息固定、还是定时活动,这些日常节律才是调节身体状态的基础工程。

长期作息紊乱会打乱内分泌系统,影响胰岛素、皮质醇、褪黑素等激素的正常分泌,诱发一系列代谢、睡眠、情绪问题。

比起事后补救,提前规划生活节律,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干预”。


参考资料:

王雪, 刘颖, 马宏伟. 生物节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02): 97-101.

陈丽, 赵婷, 王伟. 清晨血压上升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09): 2182-2186.

李娜, 黄辉, 张雯. 早餐摄入对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J]. 中国公共卫生, 2025, 41(04): 497-501.

贾佩琰. 人体子午流注与养生 [J]. 家庭中医药, 2010-07-08.

张小春, 沈丹丽, 龚冠闻等. 基于子午流注学说刍议加速康复外科对患者昼夜节律的保护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09-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养生   时辰   节律   肠道   时段   人体   身体   时间段   交感神经   胰岛素   血压   中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