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手背一个穴能为五脏六腑输送热能!避免体内长不好的东西

一、立冬藏阳:寒邪是体内 “瘀滞之源”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立冬后阳气内敛,人体气血循环减慢,寒邪易从皮毛侵入,阻滞经络、凝结津液。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凝血瘀、湿浊积聚,正是体内 “不好的东西”(如结节、瘀块、痰湿凝聚)滋生的温床。

而手背,恰是手三阳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的汇聚之地 —— 阳经主 “温煦、推动”,此处穴位如同阳气输送的 “枢纽”,刺激它们便能激活经络能量,为五脏六腑输送持续热能,从根源驱散寒邪、畅通气血。

二、手背上的“小火炉”——阳池穴

在我们手背的腕横纹上,正中央的位置,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穴位——阳池穴。顾名思义,此穴乃是“阳气汇聚之池”,它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是三焦经元气留止之处。

三焦,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特的概念,它并非一个具体的器官,而是涵盖了胸腹腔,划分了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与膀胱),是人体气血、水液运行的通路,是连接五脏六腑的“大网络”。当三焦通畅,元气充足,我们全身的气机才能条达,水道才能通调。

因此,刺激阳池穴,就如同点燃了一个位于身体枢纽位置的“小火炉”。它能激发三焦的元气,将热能高效地输送至全身,为五脏六腑提供源源不断的温煦之力。

三、“小火炉”一开,好处自然来

1. 温煦五脏六腑,抵御内外之寒
当“阳池”这个小火炉被点燃,三焦元气被调动,热能会优先供应给核心脏腑。脾胃得温,则运化有力,吃进去的食物才能更好地转化为气血;肾阳得助,则腰膝温暖,筋骨强健;心肺得暖,则呼吸顺畅,气血通达。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自然会得到改善。

2. 畅通水道,避免“体内长不好的东西”
中医认为,许多“不好的东西”(如痰核、瘰疬、积聚等)的产生,多与“寒”和“瘀”有关。所谓“寒则凝,温则通”。寒气会使气血凝滞,津液停聚,化为痰湿瘀血,这些病理产物长期堆积在体内,便可能成为疾病的温床。
激活阳池穴,就是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阳气水平”和“流通能力”。阳气足了,就像阳光普照,阴霾自散;三焦通畅了,水湿痰饮得以正常代谢,无处停留。身体内部环境变得“温暖而干净”,那些“不好的东西”自然也就失去了生长和发展的土壤。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智慧体现。

四、如何点燃您的“小火炉”?方法简单易行

这个“小火炉”开关,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自己启动。

1. 搓手法:快速生热
将两手掌心相对,快速摩擦至发热,然后迅速将温热的掌心对准另一只手背的阳池穴,捂上1-2分钟,感受热力透入。如此交替进行。这个动作利用劳宫穴(手心)的热气来温煦阳池穴,事半功倍。

2. 按揉法:激发元气
用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池穴上,其余四指自然地托住手腕。力度以感到微微酸胀为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3分钟,早晚各一次。

来源:·肝病医生詹建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立冬   热能   手背   体内   不好   东西   气血   火炉   阳气   温煦   元气   黄帝内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