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佛山发布】
受台风“风神”和冷空气共同影响
明后天佛山气温逐日下降
22日最低气温甚至降至16℃!
这几天大风持续时间长,早晚清凉
大家要注意防风和增添衣物啦!
最近秋燥愈发明显,加之天气转凉
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瘙痒
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
佛山市中医院的医生带来秋季养生宝典
强调“三少吃”并附上应季汤谱
顺时养秋
先辨“三秋”之变
入秋后
气候有三个典型变化
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
秋燥:最明显的干燥期
随着天气转凉,空气湿度逐渐下降,“燥邪”容易侵袭人体,引发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燥象”。
秋寒:温差加大,阳气内收
秋季白天热、早晚凉的气候特点,人体阳气逐渐收敛。此时若不注意保暖,易受寒导致鼻塞、腹泻或关节不适等症状。
秋悲:情绪也随之走入“低潮期”
秋季万物凋零,人也容易变得情绪低落、多愁善感。中医认为“悲易伤肺”,所以秋季不仅要养护身体,更需特别注意情绪调摄,避免抑郁伤感。
牢记“三少吃”
老一辈常说“秋吃对,少受罪”
秋季饮食更要吃得“巧”
以下这三类食物
看似日常却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看看你踩雷了吗?
01
辛辣食物要少吃
秋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燥”, 中医认为“燥邪易伤肺”,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一旦燥邪入侵,容易引发干咳、喉咙不适或皮肤敏感等症状。
此时要是还总吃辣椒、花椒、生姜、大蒜,或是离不开烧烤、煎炸类食物,可就等于给身体“火上浇油”!由于秋燥本就会让体内津液不足,再吃这些辛温燥热的东西,不适症状也会跟着加重。
02
寒凉食物要少吃
入秋后,气候本就偏凉,人体阳气渐收,脾胃功能相对减弱,像冰镇饮料、凉拌菜、西瓜、香蕉等寒凉食物,吃多了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或四肢冰凉。
03
肥甘厚味食物要少吃
秋季湿气仍易滞留体内,若经常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点等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很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身体沉重、舌苔厚腻等“湿困”症状。
对症饮汤
懂得“忌口”之外
学会“进食”同样重要
应对上述“燥”“寒”“悲”的秋季问题
医生向大家分享了应对的汤谱
润燥:雪梨炖银耳
食材:雪梨1个、银耳1朵、百合15克、冰糖适量(若有干咳症状,可加3克川贝)。
做法:将泡发好的银耳、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加入切好的雪梨块,继续用小火慢炖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小火煮5分钟,至冰糖完全融化即可。
功效:若想缓解秋燥、滋阴润燥,这款食疗方再合适不过。银耳有“平民燕窝”之称,是广东人秋季常吃的润燥食物,能滋阴润肺,有效缓解口干、皮肤干燥的问题,小孩也能放心食用。阴虚体质者最为适宜,普通人群在秋燥明显时也可食用。
注意事项:阳虚体质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因雪梨性凉,可能加重寒症;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冰糖用量或不用。
驱寒:姜枣茶
食材:红枣5-8颗、桂圆10颗、生姜5片、红糖少量(高血糖人群可不加)。
做法:红枣洗净去核(去核后汤品更温和,也避免上火);干桂圆肉用清水快速冲洗;生姜去皮后切成薄片;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刚才提到的雪梨炖银耳适合润燥,那对于体质偏寒、需要暖养的人来说,可以试试这款更为温和的食疗方。生姜能驱寒暖身、红枣补气血,早上起床喝一碗,手脚很快就暖了,比喝奶茶健康多了。阳虚体质者饮用最为适宜;普通人群在受凉后也可饮用。
注意事项:阴虚体质及湿热内盛者慎用,因生姜性温,可能加重热症;孕妇及月经量多者应适量。
祛湿:五指毛桃薏米赤小豆汤
食材:五指毛桃30克、炒薏米20克、赤小豆20克、瘦肉200克。
做法:瘦肉提前焯水去血沫,在砂锅中放入处理好的五指毛桃、炒薏米、赤小豆、瘦肉、生姜片、蜜枣,倒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出锅前可根据口味适量加盐调味。
功效:五指毛桃能健脾补气,薏米、赤小豆是祛湿的“好搭档”,广东人秋天喝这款汤,能缓解身体沉重的感觉,改善腹部胀满的问题。痰湿体质者最为适宜,普通人群在湿气重时也可食用。
注意事项:阴虚体质及孕妇慎用,因薏米可能滑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