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中伏已至,又到了吃面的好时节。要说吃面哪里强?还得是来山西。在这里,数百种面食令人眼花缭乱,就算每天都吃不重样的也能吃个小一年,那就快来看看山西都有哪些面食等你来吧!
劲道爽滑的手擀面,浇上由黄花、鸡蛋、腐竹、木耳、金针、韭菜等精心熬制的鲜香卤汁,口感醇厚,面条弹牙,一碗面吃到尽头,汤汁不澥,且无剩余,以为正宗。
同样是手擀面,但灵魂在于“焖”。将土豆、豆角和五花肉(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配菜)炒香,加入少许清水,再在上面均匀的铺上面条,等到面条吸饱了汤汁,香气从锅中溢出,这碗营养又美味的铁锅焖面就做好了。搭配腊八蒜同食,酸、辣、咸、香,令人食欲大开。
清徐地区的特色家常面食。以各种蔬菜叶子为主,裹上面糊煮熟之后蘸料汁食用,兼具蔬菜的清香与面糊的软糯,口感清爽,风味绝佳。
山西的代表性面食,尤以大同地区的最为著名。它形似柳叶,中间厚两边薄,入口爽滑,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最经典的是猪肉哨子面,若是不爱吃肉,搭配西红柿鸡蛋卤也是一绝。
雁北地区“粗粮细作”的典范。以莜面制成形似蜂窝卷状的面食,上锅蒸熟后可搭配台蘑羊肉臊子或是番茄酱或是油醋汁等调料食用,口感劲道有嚼劲,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
以高粱面为主调成略微稀软的面团,后用特制的擦子擦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小鱼状”,煮熟后搭配各种荤素浇头,口感爽滑劲道,有着独特的“高粱味”,味道质朴,饱腹感强。
猫耳朵因形似“猫耳”而得名,小巧玲珑,爽滑利口。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煮着加浇头或者是煮熟后与蔬菜鸡蛋一同翻炒食用都很常见,还有些食客喜欢将其与配菜“烩”成一锅,连汤带面食用,味道便更为丰富了。
河捞面也是一道特色家常面食。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河捞床压制出圆柱形的面条,如果煮熟后加入卤汁,口感爽滑劲道,味道咸香扑鼻,最是令人回味无穷。
阳泉地区的特色面食,别称“小河捞”,因为面条与河捞面类似,但与之相比要更细一些,在进入沸水时会立刻漂浮,故而得名。它的原料为绿豆面和少量的白面混合而成,吃起来清香利口,营养丰富。
平遥地区的特色面食,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将和好的面团揪小块搓成长条状,然后捻压成小指甲盖大小的鼠耳状面片直接掐入沸水锅中,煮熟后捞入碗中加炒菜拌起即食。讲究些的食客还会加入高汤调制成为“汤面”食用,吃起来口感劲道爽滑,而且味道绵长营养均衡。
一种用筷子“拨”出来的面条,又称“拨鱼儿”,中间圆,两头尖,形状规则美观,口感爽滑劲道,煮熟之后搭配各种荤素浇头食用,是山西面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
桃花面原为“逃荒面”,是榆次地区的一道特色面食。早年间榆次十分富庶,外省人逃荒至此,饿了便会向这里的大户人家“化缘”,向东家要几片烧肉,向西家讨得个丸子或鸡蛋,浇在热腾腾的面上,就成了一碗实惠的“逃荒面”。后人听着别扭,就取其谐音叫成了“桃花面”。如今,只要是面条浇配上由烧肉和丸子组成的卤汁,就可称之为桃花面。
刀拨面是山西面食中的一绝,用特制的大刀将面“拨”成两头尖,中间宽的面条,入锅煮熟后搭配各种卤汁或是配菜,面条劲道有嚼劲,口感爽滑,风味独特。
早在光绪年间,长子炒饼就深受食客喜爱,它是山西省长子县的特色美食。将烙好的薄饼切成细条,佐以豆芽、肉丝等食材一同炒制,吃时加醋、就蒜,满口生香,别有滋味,其口感柔软利口、清香不腻,是当地餐桌上的经典佳肴。
大阳馔面是流传于泽州县大阳镇的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相传起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普通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馔面以精面粉为原料制成面条,搭配由鸡汤、丸子、木耳等多种食材精心熬制的汤头,面条光滑如玉、口感纯厚,浇上清香可口的配菜汤头便使人胃口大开。
清汤饸饹是晋城人一年四季离不开的经典主食,将和好的面团通过饸饹床压入锅中煮熟,再浇上由土豆丝、豆角丝、红萝卜丝、黄豆芽、油炸豆腐丝等制成的清汤,搭配芝麻盐等佐料,汤鲜味醇,清爽可口。
临汾地区最出名的面食莫过于牛肉丸子面,劲道的面条搭配外酥里嫩的丸子,浸泡在由多种香料草药和辣椒熬制的浓郁汤头中,再点缀几片咸香可口的牛肉,香辣过瘾,口感丰富,吃了还想吃!
扯面也是山西的一大特色面食,以永济扯面为最。宽长劲道的扯面搭配酸辣香醇的汤底,再来一勺猪油炸的葱花提香点睛,晋南人的乡愁就都在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