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打醒普京:靠卖油气混日子,迟早被中美甩出十条街​

最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节目,突然播了段普京今年1月份的访谈。

节目里普京的一句话,打破了俄罗斯国内一直以来的幻想,普京说“要是俄罗斯以后还光指着油气收入过日子,早晚得变成末流国家。”

不少俄罗斯国内人觉得石油天然气挖出来卖了换美元欧元,轻松又省事。

可如今普京却说如此行径下去将沦为末流国家,这是为什么?普京又为何有如此觉悟?

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及转型搁置

其实俄罗斯看重石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得从苏联那会说起。

苏联搞计划经济,重工业倒是搞得风生水起,可轻工业、民用产业一塌糊涂。

外贸更别提了,基本就靠两样,地里挖出来的石油天然气,还有军工厂造出来的AK47和导弹。

那会油气出口占了苏联外贸收入的60%以上,军火也占了近20%,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老大哥手里接过来的就是这么个家底。

电子、汽车、芯片这些赋能现代经济的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按理说要把经济结构调一调,可那会正好赶上国际油价涨疯,一桶油能卖上百美元,谁还费劲搞什么产业升级?

结果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的外贸结构基本没动。

现在油气出口占比常年还在50%以上,武器出口虽说这两年受战场表现影响份额有点缩水,但还是稳居世界前三。

至于其他产业,根本不成气候,这三十多年,国际油价一涨,俄罗斯钱包就鼓,政府靠卖油气就能发养老金、修高铁,日子过得也算滋润。

偶尔有经济学家和产业界人士声称“不能总靠卖资源,得搞芯片、发展制造业”,可话音刚落,油价又冲上百美元。

政府嘴上喊“经济多元化”,可真要动油气这块蛋糕,既得得罪石油巨头,又得砸钱搞研发,哪有躺着卖油来得轻松?

汽油出口及科技困局

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打响,这才把俄罗斯从油气舒适区里拽出来。

欧盟带头搞油气价格上限,G7跟着起哄,把俄罗斯原油价格死死摁在60美元一桶,比国际均价低了20多美元;

天然气更惨,欧洲直接断了北溪管道,想转卖亚洲?油轮得绕半个地球,运输成本涨了3倍。

武器这块也跟不上,俄乌战场俄军“钢铁洪流”打成了“拖拉机洪流”,T-90坦克被标枪导弹炸成零件;

S-400防空系统拦不住无人机,以前抢着买的中东客户都开始犹豫,去年武器出口额跌了15%,市场份额被中美挤得越来越小。

S-400

现在俄罗斯经济虽说靠着人民币结算和亚洲市场勉强没崩盘,但如今卖油不赚钱,卖武器没人买,外贸账本上的窟窿越来越大。

与乌克兰开战前俄军还喊着“三天拿下基辅”,结果打了三年还在顿巴斯拉锯。

号称“钢铁洪流”的装甲集群,上了战场才发现全是“老古董”,T-72B3M坦克连热成像仪都配不齐,T-90M的主动防御系统防不住乌军的标枪导弹。

T-72B3M坦克

说好的“高科技信息化作战”,无人机还得从伊朗买“见证者-136”,自研的“柳叶刀”产量跟不上,前线士兵只能拿民用大疆改着用。

开战头半年就把苏联库存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光了,现在扔的都是没有制导的铁炸弹。

炮弹靠火车运到前线,再用拖拉机拉到阵地,遇上乌军无人机轰炸,一炸就是一整车。

“伊斯坎德尔”导弹

电子对抗系统也是摆设,乌军拿美国“星链”终端随便组网,俄军的“克拉苏哈-4”干扰车根本管不住,雷达站三天两头被黑客黑掉,指挥系统动不动就断联。

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技术跟不上,想造先进装备没芯片,搞信息化又缺软件。

转型的必要性与困难

21世纪大国竞争早不是比谁坦克多、油田大,核心是实验室里的芯片、大学里的算法和硅谷车库里的创新

美国OpenAI的GPT-5已经能自主写代码、搞科研,谷歌的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实现255个量子比特运算;

中国华为的AI大模型“盘古”能预测极端天气、优化电网调度,百度的Apollo自动驾驶在全国30多个城市落地,芯片虽被卡脖子,但28纳米全链条已经打通,7纳米也在突破。

两国每年往AI领域砸的研发经费加起来超过千亿美元,顶尖人才占了全球70%以上,从算法到芯片再到应用场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俄罗斯呢?苏联解体时带走了一批顶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现在能拿得出手的AI成果,还是十年前莫斯科国立大学搞的图像识别算法。

用在军事卫星上识别坦克还行,想搞大语言模型连GPU都凑不齐,全球80%的高端芯片被中美企业垄断,企业研发投入占GDP不到1.1%,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去年俄罗斯AI协会自己都承认,全国能独立开发AI芯片的工程师不超过200人,核心算法专利数量仅为中国的1/20,美国的1/50。

普京现在喊“不能光靠油气”,听着像幡然醒悟,其实不过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西方3万项制裁把油气出口的路堵了大半,一桶油利润砍半。

说到底,这不是主动战略觉醒,是制裁和战争把“资源依赖”的泡沫戳破了,逼得俄罗斯不得不睁眼看看现实。

从苏联到俄罗斯,这“资源依赖症”就像戒不掉的毒瘾,油气挖出来就能卖钱,每年躺着赚几百亿美元外汇,谁还费劲搞产业升级?

石油寡头们控制着输油管道和出口渠道,每年利润上千亿美元,谁愿意砸钱搞吃力不讨好的芯片、新能源?

转型得动这些人的蛋糕,还得得罪既得利益集团,政府哪敢轻易下手?再说转型哪有那么容易?

苏联解体时把电子、汽车这些产业底子败光了,现在想搞制造业,机床得进口德国的,芯片得买中国的,连生产线都凑不齐。

三十多年吃惯了油气红利,技术、产业、人才全落下了,想戒“毒瘾”,难。

更要命的是人才,苏联时期数学家、物理学家能排进世界前三,现在顶尖专家跑了一半。

莫斯科大学计算机系去年毕业生,30%直接申请了美国高校深造,回来的不到10%。

启示

普京这话听着像敲警钟,其实不过是把“躺平卖油”的窗户纸捅破了,以前靠油气能过好日子,现在西方制裁卡脖子,俄乌战场露了怯,不卖油不行了才想起转型。

可俄罗斯沉迷油气红利三十年,技术储备早成了空壳,芯片造不出、AI跟不上,连军工都得啃苏联老本;

人才跑了一半,年轻人不愿学理工,顶尖专家往欧美跑,产业链更是断层,这被动醒悟不是战略觉醒,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

想靠这“事后补救”破局?怕是难!俄罗斯能不能甩掉资源依赖的尾巴,怕是连普京自己心里都没底。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普京:仅靠油气收入“买买买”,很危险》

2、上观新闻《普京:若仅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俄罗斯将丧失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中美   混日子   油气   战场   俄罗斯   苏联   芯片   美元   坦克   导弹   美国   无人机   俄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