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省文物局指导下,由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安徽日报客户端、蚌埠市博物馆协办的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宣传活动圆满收官,100件/套承载安徽深厚历史记忆的文物入选安徽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
9月23日,记者从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获悉,其中,六安市皖西博物馆馆藏文物“春秋子汤铜鼎”、“战国六山纹铜镜”,舒城县文管所馆藏文物“春秋曲柄铜盉”入选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皖西博物馆入选优秀组织单位。
一起来看看
六安这3件“镇馆之宝”
春秋子汤铜鼎
六安市九里沟村窑厂出土,口径13厘米,腹径25.2厘米,残高27.6厘米,由盖与身两部分扣合而成。盖平顶,直壁,顶中央立一小环钮。器身直口,丰肩,扁鼓腹,圜底,下承三兽面有趾蹄足,三兽首造型各异。腹中部以等距饰凸弦纹三周,两只镂空半环耳对置于其间。肩部阴刻十二字铭文:“口膞子汤之
,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这件记有楚国人名的器物兼具群舒小口鼎的形制特征,反映出江淮诸小国在春秋时期陆续被楚国所兼并的过程中,其部分器类和器型被楚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成为楚系青铜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
战国六山纹铜镜
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白鹭洲战国墓出土,镜宽平素缘,直径27厘米,缘厚0.6厘米,以六个“山”字纹作为主纹饰,均匀分布在镜钮周围,下方饰有细密的羽状地纹,其纹饰精美、精湛的铸造工艺,是战国时期楚国铜镜艺术的巅峰成就,见证了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和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春秋曲柄铜盉
舒城河口春秋墓出土春秋曲柄铜盉。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六安舒城地区出土了大量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器物组合完整,地域特征明显,被命名为“群舒青铜器”。此外,舒城地区还发现了同一时期数量较多的遗址和规模较大的墓葬,充分证明这一地区是群舒文化的中心区域。
曲柄盉,群舒文化代表性器物。大多上部为盆或钵,下部为鬲。上部作盘口,束颈,口微外侈,下部作空足分档鬲,鼓腹,三袋足。鬲腹部有一管状短流,侧置一圆柱形长鋬,向上卷曲高于盘口,顶端作龙首状,吻部突出,龙首角、眼、吻部饰点线纹。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别致,一改中原青铜器雄浑凝重的风格,给人以清新、活泼、灵动的愉悦感受,是研究群舒文化典型器物。
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
记得把我们的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这样就能 第一时间 收到消息啦!
来源|综合安徽日报客户端、六安发布
责编/杨西
校对/杨星宇
审稿/张磊
监审/单姗 陈辉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